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物候

自然界中反映气候季节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现象。包括:①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落叶等现象;②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离去、蛰眠、复苏、初鸣、终鸣等行为;③一些水文、气象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冻、消融、初雪、终雪等。物候现象是大自然告诉人们季节变化的最直接的信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枯荣和动物的迁徙、休眠等与气候的年周期变化相联系并应用于各种农事活动。

自然界中反映气候季节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现象。包括:①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落叶等现象;②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离去、蛰眠、复苏、初鸣、终鸣等行为;③一些水文、气象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冻、消融、初雪、终雪等。物候现象是大自然告诉人们季节变化的最直接的信息。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枯荣和动物的迁徙、休眠等与气候的年周期变化相联系并应用于各种农事活动。在中国的古籍《诗经,豳风·七月》中载有“四月秀葽(狗尾草抽穗),五月鸣蜩(蝉鸣),六月莎鸡振羽(纺织娘叫)”等,是当时对物候现象的生动描述。欧洲有组织地观察物候现象始于18世纪中叶,英国诺尔福克地方的罗伯脱·马绍姆家族从1736年起连续五代人观测记录当地13种乔木抽青,4种树木开花,8种候鸟来往以及蝴蝶初见,蛙初鸣等27种物候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其间只缺1811~1835年),是欧洲年代最久的物候记录。德国、俄国以及美国对物候现象的观测和记载是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美国森林昆虫学家A.D.霍普金斯(A.D.Hopkins)根据植物物候与当地气候的关系,从分析大量植物物候资料中得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洲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海拔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迟4天;在秋天则恰相反,即向北移1°,向东移5°,或向上122米都将提早4天,称为著名的霍普金斯物候定律。霍普金斯根据这一定律,参考各地实际资料,绘出了美国各州的等候线(将同一日有相同物候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中国竺可桢于1934年开始从事物候观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组织撰写物候论著,普及物候知识,为中国物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对物候现象的研究可以为农事活动提供依据。绘制各地区各种植物的等候线图对于引种驯化,造林移植,树木采种以及城市绿化和营造防护林工程中的树种选择等均有指导意义。在养蜂、放牧、牧场管理、采茶养蚕、捕鱼打猎以及其他经济(生产)活动中应用物候观察资料制订相应措施,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见图)。

1950~1973年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