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雨、雪或其他的酸性沉降物。纯净的雨水呈弱酸性,当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浓度增高时,使雨水的酸度增大,形成酸雨。这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很大的危害。矿物燃料的燃烧,将大量污染物(硫化物、氮化物)排放进入大气,在氧化剂(过氧化氢、臭氧)、催化剂(铁、铜、镁、钒)作用下生成酸酐遇水形成酸,随雨、雪等降水过程返回地面。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的酸性沉降物。纯净的雨水呈弱酸性,当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浓度增高时,使雨水的酸度增大,形成酸雨。这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矿物燃料的燃烧,将大量污染物(硫化物、氮化物)排放进入大气,在氧化剂(过氧化氢、臭氧)、催化剂(铁、铜、镁、钒)作用下生成酸酐遇水形成酸,随雨、雪等降水过程返回地面。酸雨降落地面后若得不到中和,就会使土壤,河湖酸化,森林、农作物受害。水体被酸化会使水中有毒物质(铝、铅、铜、镉、汞)的溶解度增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酸化水体中溶解的铝进入食物链,被人食用会导致患老年性痴呆症。土壤被酸化会使盐基损失,营养贫化,活性铝和某些重金属的活性度提高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林地被酸化会使林木根系受害,导致森林落叶,甚至枯萎和死亡。不同的植物对酸雨危害的敏感性不一样。酸雨对森林,特别是对针叶林的危害比对农作物明显,这是因为针叶林的树冠拦截降水量多于阔叶林。蔬菜类作物受害大于大田作物,双子叶植物大于单子叶植物,豆科作物大于禾本科作物,块根类作物大于叶菜类作物。此外,酸雨对建筑物、金属结构、油漆、雕塑像等都有腐蚀作用。
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地区(如北欧南部和北美东部)降水的pH值下降到5以下。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是0.75~1.0亿吨,氮氧化物是0.5亿吨。中国1982年对23个省市进行了酸雨调查,有20个省市发现了酸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重庆、贵阳受酸雨污染最重;重庆曾降过pH值为3.6的酸雨,雨后全市范围的水稻秧苗发黄。防治酸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