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濒危种

物种的灭绝本是进化创造力的组成部分。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无数种动物和植物灭绝并被其它物种所替代。生物界在此自然进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有人类历史以来发生的物种灭绝大多归咎于人口的增长及技术的发展。农林业和工业的发展,城镇和道路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破坏了许多动物和植物赖以存在的生境。被列入濒危种名录的物种有半数以上是因为它的生境被破坏。人类为食物或其他目的杀死生物也导致了某些物种的灭绝。

在分布区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濒临灭绝的物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拟订了区分物种濒危度的等级:①灭绝。在过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发现者;②濒危。数量已下降到危险水平或生境遭到剧烈破坏,在致危因素继续作用下有立即灭绝之险者;③易危(或称渐危),在致危因素继续作用下可能在近期内进入濒危级者。多数或全部种群正在减少,或种群数仍多,但在全部分布区受到严重有害因素威胁;④稀有。世界种群数量少,现不处于濒危或易危级,但有此种危险者。通常栖于有限的地理分布区或生境,或稀布在广大分布区内;⑤未定。认为濒危、易危或稀有,但无足够资料说明适合其中的哪一级;⑥脱危。曾属于上述各级之一,由于有效的保护措施或原先的威胁被消除,现认为相对安全者;⑦不详。因缺少资料,尚不能确知属于上述等级之一者。

导致生物灭绝的因素包括与其它生物的竞争、不能适应新的疾病或捕食者以及人为的捕杀或生境破坏。自从地球上产生生命起,物种的灭绝本是进化创造力的组成部分。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无数种动物和植物灭绝并被其它物种所替代。生物界在此自然进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有人类历史以来发生的物种灭绝大多归咎于人口的增长及技术的发展。农林业和工业的发展,城镇和道路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破坏了许多动物和植物赖以存在的生境。被列入濒危种名录的物种有半数以上是因为它的生境被破坏。人类为食物或其他目的杀死生物也导致了某些物种的灭绝。一个世纪以前北美的旅鸽(Ectopistes migratorius)数以亿计,成群飞翔时遮天蔽日。滥猎使其数量下降到临界最低数以下,此时它的死亡率超过了出生率,虽开始保护但为时已晚。最后一只旅鸽1914年在动物园中死去。近二三百年来,物种的消亡速度加快,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估计,1975~2000年间可能每天有一种植物和(或)动物从地球上消失。如脊椎动物,在1600~1950年间的灭绝率约为每10年一个种或亚种,现今约为每年一个种或亚种。这不但影响资源利用,而且减少遗传资源,削弱地球的应变能力。

保护濒危种的措施是:①确定全球的或国家的濒危种名录,研究并汇编濒危种的生物学资料。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出版的IUCN红皮书包括植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卷。其物种生存委员会(SSC)于1984、1986和1988年三次选出了世界最濒危的植物和动物(见表)。其中分布在中国的全球性濒危种有人参、山茶、百山祖冷杉、大熊猫、白鱀豚和扬子鳄等。中国已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拟定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②建立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系统。迄1986年底,中国已建立了333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2%(见自然保护区)。③颁布保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对于珍贵和稀有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严禁捕猎、采伐。1989年3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多数国家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规。有九十多个成员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规定采取共同行动,杜绝进行任何濒危种的商业贸易,控制和管理一些易危种的国际贸易。④饲养下繁殖。在饲养下进行濒危种的繁殖,待种群数增大后再放回野外。

IUCN/SSC选出的世界最濒危的植物和动物

IUCN/SSC选出的世界最濒危的植物和动物(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