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氨化作用

分解蛋白质能力强的并能释放出NH3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土壤中分布广泛的氨化细菌有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Clostrid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赛氏菌属(Serratia)、变形杆菌属(Proteus)和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等。在分解蛋白质时,先分泌胞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再进一步脱氨基。

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释放氨的过程。这一作用使生物圈中有限的化合氮能得到不断补充,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活动的持续运转,因此它是氮素循环中一个极重要的环节。

大多数土壤中有机质氮占全部含氮量的90%以上,主要为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氨基糖、核酸及其衍生物。这些有机含氮物质必须经微生物矿化,产生NH3,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自然界能分解蛋白质及其含氮衍生物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大部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具此种能力。分解蛋白质能力强的并能释放出NH3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土壤中分布广泛的氨化细菌有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Clostrid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赛氏菌属(Serratia)、变形杆菌属(Proteus)和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等。在分解蛋白质时,先分泌胞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氨基酸,再进一步脱氨基。在好气条件下,氨化作用的终产物是CO2和NH3。如条件适合,含碳物质丰富,即C/N大,这些细菌利用释放出的氨大量合成自身细胞,氮被固结在生物量中;如果环境中C/N小,则生物合成受到限制,氨可以被释放至环境中,供植物利用。真菌在含氮有机物分解中也起重要作用,由于它们积累的细胞生物量大,故向环境中释放的氨相对少些。在厌气条件下,由厌气性微生物进行蛋白质的分解,俗称腐败作用。其终产物为氨、胺、有机酸、CO2、硫化氢和硫醇。

氨基糖(如乙酰葡糖胺)被枯草芽孢杆菌分解时,先水解脱乙酰基,得葡糖胺,再经葡糖胺激酶催化成葡糖胺-6-磷酸,再水解脱氨。

核酸中含氮的嘌呤碱和嘧啶碱经微生物分解,最终含氮产物为尿素,尿素也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含氮排泄物。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具有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经中间产物碳酸铵,最终得到氨和CO2

氨化作用所释放的氨除被微生物细胞固结和被植物吸收外,也可被另一类特殊细菌氧化为亚硝酸及硝酸(见硝化细菌);铵可被土壤胶体颗粒吸附或被粘土矿物固定在其表面和晶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