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竹笋

禾本科(Gramineae)中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可食用嫩肥短壮的芽,别名笋,古名菌、竹萌、竹芽、竹胎。每100克鲜竹笋含干物质9.79克、蛋白质3.28克、碳水化合物4.47克、纤维0.9克、脂肪0.13克。富含天冬素,对人体有滋补作用。起源原产中国。《本草纲目》(1551~1578)已有记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全世界计有30个属550种。

禾本科(Gramineae)中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可食用嫩肥短壮的芽,别名笋,古名菌、竹萌、竹芽、竹胎。每100克鲜竹笋含干物质9.79克、蛋白质3.28克、碳水化合物4.47克、纤维0.9克、脂肪0.13克。富含天冬素,对人体有滋补作用。

起源

原产中国。《本草纲目》(1551~1578)已有记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全世界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亚洲东部种类最多,达320种,其中印度136种,缅甸39种,菲律宾30种,新几内亚8种,朝鲜也有。美洲有179种。南非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有个别种类,亚洲西部和欧洲几乎没有发现野生种,非洲极少。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分类与分布

主要笋用竹有:①刚竹属(Phyllos-tachys)毛竹(P.pubescens Mazel),淡竹[P.nigra var.henonis(Mitf.)Stapf ex.Rendle],分布于长江流域;早竹(P.praecox C.D.Chu et C.S.Chao)、石竹(P.nuda McClure),白哺鸡竹(P.dulcis McClure)、乌哺鸡竹(P.vivax McClure),分布于浙江、江苏;水竹(P.congesta Rendle),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刚竹、(P.bambusoides Sieb.et Zucc.),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山东、河南、陕西。②慈竹属(Sino-calamus)麻竹[S.latiflorus(Munro)McClure],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绿竹[S.oldhami(Munro)McClure],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吊丝球竹[S.beecheyanus(Munro)McClure],分布于广东、广西;大头典竹(S.eyanus var.pubescens P.F.Li),分布于广东、广西;慈竹[S.affinis(Rendle)McClure],分布于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梁山慈竹(S.farinosus Keng et Keng f.),分布于广西、贵州、四川。③刺竹属(Bambusa)刺竹(B.stenostachya Hack.),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车角竹(B.sinos-pinosa McClure),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④苦竹属(Pleioblastus)慧竹[Pl.hindsii(Munro)Nakai],分布于广东沿海各地。

植物学性状及生育条件

须根系。竹竿基部和竹鞭节上有大量须根。竹竿由竿茎、竿基、竹柄三部分组成,竹枝由竹竿节上的芽萌发长成。叶的大小、形状、色泽依竹种而异,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竹叶的盛衰直接影响发鞭和出笋产量。开花是植株衰老的标志,一旦开花植株死亡。

竹笋是竹竿的雏形,纵切面可见中部有许多紧密重叠的横隔,为以后竹竿内的节隔;包在横隔周围是肥厚的笋肉,为以后竹竿的竿壁。笋肉被笋箨包裹着。笋肉、横隔及笋箨的柔嫩部分均可食用。

竹笋

喜温暖,乇竹在年平均温度14~20℃的地区都可种植,以16~17℃(夏季平均温度在30℃以下、冬季4℃左右)最宜。麻竹、绿竹和刺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其中一月份平均温度6~8℃),慈竹适宜年平均温度16~18℃(其中一月份平均温度2~4℃)。丛生型比散生型的竹种要求较高温度。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透气良好、pH值4.5~7.0的土壤。抗旱力弱,干旱会抑制营养生长而促进生殖生长;过湿也不利地下茎和根系的呼吸与代谢;积水会引起地下部腐烂。

按竹笋地上部的分布状况及地下茎的生长习性分为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三类。散生型的竹种有竹鞭,能在土中横向伸展,竹鞭上有节,节上长侧芽并生出鞭根。发育良好的侧芽,一部分发展成笋(称鞭笋),另一部分抽生新鞭。

栽培技术

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繁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厘米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株左右,绿竹70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

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米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3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

竹笋采收

毛竹鞭抽生后3~6年为发笋盛期。冬季可挖冬笋,清明前后开始采收春笋,8月采收鞭笋。早竹类的春笋品质比毛竹佳,鞭笋产量比毛竹高。丛生型竹栽植后2~3年开始收笋,5~6年产量最高,每年4月至11月为采收期。7月至8月为盛收期。竹笋的笋头刚露出土面为采收适期,过迟采收,纤维多具苦味。采收时扒开笋周土壤,露出竹鞭,据此用笋刀切断笋的基部,挖后将坑穴用土填平。

竹笋生产有大小年现象,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改善营养条件,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以使第二年出笋量增加;小年适当增加留养新竹数量。数年后达到每年留养新竹数基本相同,逐渐消除大小年差距。竹笋生产还有退竹现象,竹笋中途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或腐烂,发生原因是营养不良、竹鞭距母株较远营养供应不足、竹鞭或竹头受刀伤影响养分输送、笋芽受不良条件影响和竹笋被虫蛀食等。竹的虫害比病害严重:主要虫害有竹笋禾夜蛾、竹直锥大象虫、江苏泉蝇等。用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及时挖除受害竹笋,杀死幼虫。

紫背天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