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对麦田补充土壤中天然供给量不足的营养元素,为获得小麦高产稳产提供营养物质基础的措施。小麦吸收碳、氢、氧的数量最大,主要来源于空气和土壤水。
根据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对麦田补充土壤中天然供给量不足的营养元素,为获得小麦高产稳产提供营养物质基础的措施。
小麦吸收碳、氢、氧的数量最大,主要来源于空气和土壤水。其余由土壤供给的元素中,氮、磷、钾的消耗量比较大,需要经常通过施肥来补充土壤中贮量的不足,被列为“肥料三要素”;钙、镁、硫、铁和各种微量元素也为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所不可缺少,而且相互之间不能代替,但吸收量少,大多数土壤中的含量可以提供需要,所以只在特定条件下配合施用,一般不作为必需的常用肥料。
小麦的需肥特性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不同生态地区、土壤条件、品种类型和栽培水平下的分析结果,平均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大致上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3.0~3.5千克、P2O51.0~1.5千克、K2O 2.0~4.0千克,在每公顷4500千克左右的产量水平时三者比例约为3∶1∶3,而当产量提高到每公顷7500千克左右的水平时,则接近于2.6∶1.0∶3.5。可见,随着产量的提高,对磷、钾的吸收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小麦的一生中,对氮的大量吸收是在分蘖、拔节和开花结实阶段;磷在植株体内积累最快的时期主要是从拔节到籽粒形成阶段;而吸收钾的高峰则出现在开花前后。尽管小麦在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不多,对营养元素的不足却极为敏感。中国麦区的小麦施肥经验强调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对于化学肥料的施用,因氮肥施入土壤后发挥作用较快而肥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都在播种前和拔节期分两次施用,每次各占总施肥量的1/2左右,为增加穗数和争取穗大、粒多奠定基础;磷肥由于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而且肥效比较迟缓,大都在播种前作底肥一次施入;钾在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一般相当于氮和磷的5~10倍,所以很多地区忽视施用钾肥,但实际上,有机质贫乏的瘠薄土壤、砂质土壤、中国南方的红壤土和东北的白浆土,以及重施氮、磷肥的高产麦田,土壤中的含钾量往往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在气候干燥的北方,钾肥可以作基肥施用,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可以分次施用。
根据用同位素肥料示踪研究的结果,小麦一生积累的氮素有70%左右来源于土壤中原有的贮存,只有30%左右来源于施用的速效氮肥。在土壤和有机肥提供的氮素比例大于化学肥料提供的氮素时,施用化肥的增产率比较高。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增加有机肥的数量,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并针对不同条件采用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作物的办法,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在有机物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氮、磷化肥的施用量,在一定时期内有显著促进小麦增产的效果。通过粮食和秸秆的增产,一方面为发展畜禽养殖业提供饲料,反过来又为种植业增加优质的有机肥;另一方面,多余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丰富土壤有机质。这是中国许多地区以“无机促有机”,改造贫瘠土壤的成功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小麦施用化学肥料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正确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是必要的:①按照土地肥力等级、土壤养分多少、施肥效果,确定的产量目标,计算出适宜的施肥量和不同元素的合理配比;②氮肥施用后,大部分在当年就被消耗,需要经常补充;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肥效迟缓,当年利用率低,但能在土壤中积累,所以贫瘠的土壤开始施用磷肥时应加大施用量,以后可适当减少,肥沃的土壤则不必连年大量施磷;钾肥只有在缺钾的土壤或大量施用氮、磷的情况下才有良好的效果;③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能够提供充足有效水分(灌溉或降雨)的条件下,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大于干旱条件,因此水地化肥施用量可多于旱地;④粗质砂性土壤与中等质地的壤土和细质的粘土相比,养分亏缺的可能性大,保肥能力也差,要求较多的施肥量并采取分次施肥的方法,避免因一次大量集中施肥而使养分流失;⑤前茬作物生育期长、消耗养分多、土壤休闲时间短的情况下,小麦对养分不足的反应极为敏感,应注意增加施肥量以满足增产的需要;⑥在温度偏低、日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的生育进程延缓,充足的氮素供应可以延长营养生长的持续时间,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因此需要适当控制氮肥而相对的增加磷、钾肥的施肥量。
小麦施肥除氮、磷、钾三要素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正确掌握其它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施用。在中国南方的酸性红壤土中,施用石灰等钙化合物进行中和,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促进小麦增产的作用;但大量施用石灰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过多消耗,导致地力下降。应根据土壤的酸性强度确定适当的用量,并且一般施用一次石灰后,对土壤酸性的中和作用可维持3~5年,不必连年施用。此外,在碱性土地上因缺钙而使小麦生长受害,施用石膏可以消除土壤的碱性反应,并使钙的供应得到补充。
微量元素也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南方的红壤容易缺硼、缺钼,北方黄土性母质发育成的各类土壤也多缺钼;砂质土壤和石灰性土壤往往缺锰或缺锌;pH值高、有机质含量丰富以及大量施磷的土壤中锌的有效性一般都明显降低。根据情况,适当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微量元素施用不当,对小麦的产量、品质都有不利影响,同时会污染土壤环境。因此在施用时必须确切诊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掌握适量、适时和正确的施用方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