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红麻抗炭疽病育种

选育以抗炭疽病为主要目标的高产优质红麻品种。中国的红麻抗炭疽病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先后鉴定、选育了青皮3号、南选、722、7804等抗炭疽病较强的红麻品种。1958年古巴育成古巴108,1961年危地马拉选出危地马拉4号

选育以抗炭疽病为主要目标的高产优质红麻品种。

中国的红麻抗炭疽病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先后鉴定、选育了青皮3号、南选、722、7804等抗炭疽病较强的红麻品种。1958年古巴育成古巴108,1961年危地马拉选出危地马拉4号,1965年美国育成能抗美国三个红麻炭疽病生理小种的埃瓦格拉德兹(Ever-glades)71号,1969年印度育成抗印度红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MT-102品种等。

红麻抗炭疽病育种与一般育种在方法及程序上大体一样,但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对红麻炭疽病菌的优势种和优势小种开展育种工作。红麻炭疽病菌在中国有三个种:一个是以危害红麻嫩梢呈“烂头”为特征的Colletotrichum hibisci,分布广泛;另二个以危害麻茎呈黑色小斑点为特征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危害茎秆成段变黑腐烂、麻株枯死的Golletotrichum indicum.Colletotrichum hibisci有一号、二号两个生理小种。二号小种分布广,致病力强,危害性大,是中国当前红麻炭疽病菌的优势小种,成为红麻抗炭疽病育种的主要对象。②从国外引进抗病品种,首先要做好检疫工作,其次要进行抗病性鉴定,才能确定其应用价值。③根据红麻抗炭疽病的遗传规律指导有性杂交育种。抗病基因具有累加和互补效应。因此,进行有性杂交育种,亲本之一应是高度抗病的,双亲的优缺点能够互补。对杂交后代(F2~F4)要进行严格的人工接菌,进行抗病性鉴定和选择。④对系统选种或辐射育种后代,需要在人工接种炭疽病菌的条件下,选择抗病性强、农艺性状好的优良单株,才利于育成新的抗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