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循环系统

担负动物体内营养及代谢物运送(并可作其与环境通道)的器官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由中胚层发生,包括一条纵贯于背血窦的背血管(前端为动脉,后端为心脏)、位于各附器基部的辅搏器和运行于整个血腔(包括背血窦、腹血窦和围脏血窦三部分)内的。在血腔的某些部位还有。因昆虫各类器官及组织浸浴于血淋巴中,可直接与血淋巴交换气体、水分和各种无机及有机化合物

担负动物体内营养及代谢物运送(并可作其与环境通道)的器官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由中胚层发生,包括一条纵贯于背血窦的背血管(前端为动脉,后端为心脏)、位于各附器基部的辅搏器和运行于整个血腔(包括背血窦、腹血窦和围脏血窦三部分)内的。在血腔的某些部位还有。因昆虫各类器官及组织浸浴于血淋巴中,可直接与血淋巴交换气体、水分和各种无机及有机化合物,故属开放式循环。

图1 昆虫背血管模式图

组成

循环器官由背血管和辅搏器组成。

背血管

是背中线下和背膈之上、从腹部末端向前延伸至头顶的细长管道,由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图1)。一般分为3种类型:①仅为一直管,没有明显膨大的心脏,见于缨尾目、革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幼虫;②有一连串膨大的心脏,见于直翅目、蜉蝣目、鞘翅目及双翅目等;③前后端有管状分支,见于蜚蠊目、螳螂目、鳞翅目、部分蜉蝣目及双翅目等。心脏由背血管后段成串膨大的心室组成,是推动血淋巴循环的主要搏动器官。心室数目一般在10个左右,如家蚕有8个,家蝇有3个,虱目和食毛目及绿蝽只有1个,多的如蜚蠊有11个,铗尾虫有10个。每个心室两侧有一对心门,其边缘向内延伸形成心门瓣(双翅目幼虫则缺少)。心脏后端封闭,少数种类(如大蚊、幽蚊等)心脏后端还有一心门。动脉是后端连接心脏、前端开口于脑与食道间的细长管道。

辅搏器

是促进血淋巴在虫体一定部位(如触角、翅和附肢)内循环的辅助器官。多为肌肉控制的膜质管状囊状或瓣状结构。以肌纤维组成的背膈和腹膈的收缩控制血淋巴在血腔内的流动方向,亦属辅搏器。多数昆虫在背膈和腹膈的侧缘有孔隙,使背血窦、围脏窦和腹血窦三者间的血淋巴相互流通。无孔隙的昆虫(如蝗虫)则通过后端孔隙进行流通。

心脏的搏动和血淋巴循环

由于心脏有节奏地搏动,背膈和腹膈的波动及辅搏器的运动,血淋巴在血腔和背血管内作定向流通。昆虫依靠气管系统供氧而不依赖血淋巴。心脏的搏动速率受内外条件影响而变化,有时暂停搏动对生命亦无妨碍。将蜚蠊若虫腹部心脏部分除去,血细胞不再在血腔内运行,但仍能蜕皮。心脏的舒张和收缩,主要由于心脏壁肌及结缔组织的弹性。扇状翼肌是背膈的组成部分,位于各心室两侧,但与心脏搏动无关。

血窦内的血淋巴因心室舒张可经心门吸入心室。心室自后端向前形成收缩波浪,将血淋巴向前推进,经动脉压入头部。前端的较高血压迫使血淋巴向血腔后端流动。触角基部的辅搏器将部分血淋巴吸入触角进行循环。胸腔内的血淋巴,部分进入腹血窦,又入胸足循环而流回胸腔;部分由辅搏器吸入翅的前缘脉,经后缘翅脉返回胸腔;而大部分血淋巴则被导入腹血窦。在腹膈由前向后波状运动的推动下,血淋巴一面向后流动,同时通过腹膈两侧及后端孔隙进入围脏窦。同样由于背膈自后向前的波状运动,驱使血淋巴向前流,并通过背膈两侧及后端的孔隙进入背血窦,如此循环往复(图2)。

图2 昆虫血淋巴的循环途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