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筛豆龟蝽

以豆科为主的多食性刺吸害虫。又名豆平腹蝽、豆圆蝽、豆盾蝽。学名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半翅目,龟蝽科。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为害大豆、赤豆、豌豆、刺槐、桑、臭椿、桃、杏、毒鱼藤等植物。成虫、幼虫密集于茎、叶柄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枯黄,茎秆矮瘦变黑,花荚脱落,甚至全株枯萎。成虫体长4.5~5.

以豆科为主的多食性刺吸害虫。又名豆平腹蝽、豆圆蝽、豆盾蝽。学名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半翅目,龟蝽科。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为害大豆、赤豆、豌豆、刺槐、桑、臭椿、桃、杏、毒鱼藤等植物。成虫、幼虫密集于茎、叶柄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枯黄,茎秆矮瘦变黑,花荚脱落,甚至全株枯萎。

成虫体长4.5~5.5毫米,宽4~4.5毫米,扁圆,背面隆起,暗黄褐色,密布黑色刻点。复眼红褐色,前胸背板有一列刻点组成的横线。小盾片发达,基部有一横沟。各足胫节背面全长具纵沟。腹部腹面周缘有黄色放射状宽带,雌虫黄纹区较宽。卵长约0.9毫米,宽0.5毫米,表面有纵沟,卵盖周缘具精孔突15~16个。初产乳白色,孵化前肉黄色。若虫5龄,末龄若虫体近圆形,绿色,全体密生长毛,并具黑色刻点。头及触角浅灰绿色,复眼紫红色。胸背中部及翅芽灰黑色,腹部中央有两列红色横斑,侧缘突出,土黄色。

中国山东年生2代;江西2代为主,少数1代;广西3代。成虫越冬,山东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出蛰活动,先在刺槐、臭椿上取食产卵,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8天,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若虫每龄10天左右,需50余天羽化为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为害刺槐及春播大豆,7月中下旬迁至夏大豆为害,并开始产卵,盛期为8月上旬。卵经4~5天孵化出第二代若虫,若虫期30余天,8月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当大豆收获后,成虫向山上迁移,多集中于向阳的灌木丛中栖息,至11月后潜入石缝、石块下。群集越冬。江西越冬成虫在4月上旬活动,一代若虫从5月初到7月下旬先后孵出,6月上旬到8月下旬羽化为第一代成虫,二代若虫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孵出,7月底到10月中旬羽化,10月中下旬起陆续越冬。成虫、若虫有群集性,喜聚集在大豆茎上成一团,有假死性。成虫白天交配,以中午居多,2日后产卵,多产在豆叶背面,聚成两纵行,“人”字形排列。

可利用其假死性震落捕杀;发生盛期用敌百虫、杀螟硫磷、倍硫磷、马拉硫磷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