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蛔蒿夜蛾

取食蛔蒿等药用植物枝叶和花蕾的蛾类害虫。学名Protoschinia scutosa(Denis et Schiffermüller)。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巴基斯坦、欧洲、北美及中国河北、陕西、辽宁、江苏、浙江、新疆和内蒙古。主要为害蛔蒿、绒毛蛔蒿,次为菊科、藜科、豆科等多种药用植物及杂草。为害枝、叶和花蕾,严重时可食光植株叶片。

取食蛔蒿等药用植物枝叶和花蕾的蛾类害虫。学名Protoschinia scutosa(Denis et Schiffermüller)。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巴基斯坦、欧洲、北美及中国河北、陕西、辽宁、江苏、浙江、新疆和内蒙古。主要为害蛔蒿、绒毛蛔蒿,次为菊科、藜科、豆科等多种药用植物及杂草。为害枝、叶和花蕾,严重时可食光植株叶片。成虫体长13~15毫米,翅展32~35毫米。体灰黄褐色。前翅灰白色,带棕褐色斑纹;臀脉处有纵纹;环纹大,圆形,前方有一棕斑,肾纹巨大;剑纹长棒形;外线黑褐色,波浪形;端线灰白色,锯齿形(外线与亚端线间棕褐色,其前缘有两个白斑。后翅白色间浅棕褐色,横脉斑巨大,外缘有一黑带。中部有两个大灰白斑。卵半球形,黄白至紫褐色。末龄幼虫体长约35毫米,体青绿色,背中线和气门上线处有黑带;各节亚背线处有黑色毛瘤两个;腹足趾钩单序中带。蛹黄绿至棕黄色,第四腹节后缘及第五、六、七腹节前缘有小刻点。

在北京、陕西和山东年生5代。以蛹在3~10厘米深的土层内越冬。各代发生期极不整齐,世代重叠。在北京,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10月上旬,以7、8月为害最烈。卵期3~5天,幼虫期14~17天,蛹期9~12天,成虫寿命3~11天。成虫夜间活动,有强趋光性和趋向生长茂密植株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嫩叶上,每雌产卵180~900粒。幼虫有假死性,取食嫩枝、叶片和花蕾。天敌有真菌——雷赖氏奴模菌Nomuraea rileyi,寄生于幼虫。收获后宜进行翻耕,以减少越冬虫源;重点防治一、二代幼虫,宜在低龄幼虫期喷洒敌百虫或甲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