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鱼鳞大石塘

用条石纵横叠砌,外形似鱼鳞状的重型石塘,是在明代黄光升等人创建的5纵5横鱼鳞石塘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浙江巡抚朱轼选择了基础较好的海宁老盐仓海岸,创筑鱼鳞石塘。以后因它坚固耐久,决定作为永久性海塘标准。受潮水顶冲地段多改为鱼鳞大石塘。

用条石纵横叠砌,外形似鱼鳞状的重型石塘,是在明代黄光升等人创建的5纵5横鱼鳞石塘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浙江巡抚朱轼选择了基础较好的海宁老盐仓海岸,创筑鱼鳞石塘。以后因它坚固耐久,决定作为永久性海塘标准。受潮水顶冲地段多改为鱼鳞大石塘。塘身结构与附属工程也更完善,并正式规定,塘身一般为18层,每层用厚1尺,宽1尺2寸,长约5尺的条石丁顺间砌,总高1丈8尺,顶宽4尺5寸,底宽1丈2尺。除顶、底层不留收分外,从第2层到17层,每层外收4寸,内收1寸。每丈用石料约17立方米,重47吨以上。用糯米汁油灰灌缝,嵌扣铁锔、铁锭,都有一定规格。塘基密布梅花桩和马牙桩,上筑三合土。为了保护塘基,改以前的木柜或块石坦水(护坦)为平砌条石坦水。规定在塘身九层以下,外砌坦水两道(以后发展有三、四坦者),每坦长12尺,里高外低,下面用块石铺砌。塘后附土高1丈宽2丈。这种海塘在道光中期每丈需工料银约300两。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统计,已修筑的鱼鳞大石塘共约87里,并用千字文编上序号,立石碑于塘顶,以明确里程和地区,便于维修、抢险之用。清代尚有一种条块石塘,乾隆元年始用于浙江抢险,迎潮面条石纵横筑砌,塘身内填块石,塘后附土。所用工料比鱼鳞塘节省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