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季节、气候推移转化,定时定点发生涨落的河水动态。《宋史·河渠志》所谓“水信有常,率以为准”。信水,即汛期发水,历史上用“汛”字表达汛期水情,在明代以前尚未见到明确记载。但古人对水流按汛期涨落的规律性认识,起源甚早。先秦所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孟子·离娄下》),已具有秋汛的概念。
对应季节、气候推移转化,定时定点发生涨落的河水动态。《宋史·河渠志》所谓“水信有常,率以为准”。信水,即汛期发水,历史上用“汛”字表达汛期水情,在明代以前尚未见到明确记载。但古人对水流按汛期涨落的规律性认识,起源甚早。先秦所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孟子·离娄下》),已具有秋汛的概念。西汉所记“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汉书·沟洫志》);“溱与洧,三月桃花水下之时”(《韩诗外传》)等,则实指桃汛。到北宋,对黄河全年12个月的水情涨落,均有具体描述。庆历八年(1048年)成书的《河防通议》记有“黄河自仲春迄秋,季有涨溢:春以桃花为候,盖冰泮水积,川流猥集,波澜盛长,2月、3月谓之桃花水;4月,陇麦结秀,为之变色,故谓之麦黄水;5月,瓜实延蔓,故谓之瓜蔓水;朔方之地,深山穷谷,固阴沍寒,冰坚晚泮,逮乎盛夏,消释方尽,而浩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入河,6月谓之矾山水;今土人常候夏秋之交,有浮柴死鱼者,谓之矾山水,非也;7月、8月,菼花出,谓之荻苗水;9月,以重阳纪候,谓之登高水;10月,水落安流,复故槽道,谓之复槽水;11月、12月,断凌杂流,乘寒复结,谓之蹙凌水;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故正月谓之解凌水”。《宋史·河渠志》及其他文献所记与此略同,《河渠志》还指出“非时暴涨,谓之客水。”“信水”在宋代还曾作为专名,如“自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河边人候水,初至凡1寸,则夏秋当至1尺,颇为信验,故谓之信水”(《宋史·河渠志》)。还有所谓上源信水,指3月间解冻时黄河上源来的“浑冷”,“有黑花浪沫”的水。发展到明、清,信水一词已被水汛所取代,12月水名亦被集中概括为桃、伏、秋、凌四汛,相沿不改,直至现代。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