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台风

产生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反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台风分级 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中国气象部门将其分为三级: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者称为强台风。8至11级称为台风,7级以下称热带低气压。发生在不同海域的热带气旋,习惯上有不同的名称。

产生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反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台风分级 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中国气象部门将其分为三级: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者称为强台风。8至11级称为台风,7级以下称热带低气压。发生在不同海域的热带气旋,习惯上有不同的名称。发生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热带气旋,最大风力在8级以上的统称为气旋性风暴,7级以下称为低气压(见气旋)。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东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者称为飓风,8至11级称为热带风暴,7级以下称为热带低压。

台风活动 台风的生成地区称为台风源地,比较集中的台风源地有菲律宾东部热带洋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洋面和中国南海中北部海面等三个海域。形成台风,需要有一定的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在南、北纬5°以外和海水温度在27℃以上的热带洋面,基本气流的垂直风速切变很小,低空有辐合而高空有辐散流场。在这些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台风。台风形成以后,一般都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没有移动路径完全相同的台风。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②登陆型,台风取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取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方,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00~1000公里,高度可达15~20公里,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19公里。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70公里不等,平均约45公里。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一年中各月都能产生台风。以7、8、9三个月最多。为了识别台风,中国气象部门将历年中第一次出现的台风编为该年的第1号台风,第二次出现的台风为第2号台风,以此类推。美国、英国等国家则是以不同的名称确定飓风的。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有时也能起着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可达8级以上。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300毫米降雨,少数强台风能产生10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中国和世界的暴雨极值都与台风或飓风活动有关。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全国24小时和3天的暴雨极值出现在台湾省新寮地区,是1967年第18号台风产生的。世界24小时和3天暴雨极值发生在印度洋留尼汪岛的锡劳斯,也是一个热带气旋造成的。在中国的暴雨中,台风暴雨的比重各地不同,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少。内陆地区一旦出现台风暴雨,便可能形成当地的极端暴雨。③风暴潮。一般能使沿岸海水上涨数米,淹没和冲毁大量土地和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