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支流东江防洪大堤,位于今广东东莞县东70里。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县令李岩始建,近代上自司马头、福隆,下至京山镇。全长12806丈,防护东莞93乡居民田庐和21028顷耕地的安全。大堤与沿线山岗连接,分作7段,统称东江堤。其中福隆附近的一段最为险要,故又称福隆堤。福隆堤后经南宋、元、明、清各代维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福隆堤始建之初,河滩地较为宽阔,洪水得以容蓄。
珠江支流东江防洪大堤,位于今广东东莞县东70里。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县令李岩始建,近代上自司马头、福隆,下至京山镇。全长12806丈,防护东莞93乡居民田庐和21028顷耕地的安全。大堤与沿线山岗连接,分作7段,统称东江堤。其中福隆附近的一段最为险要,故又称福隆堤。福隆堤后经南宋、元、明、清各代维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福隆堤始建之初,河滩地较为宽阔,洪水得以容蓄。明清以来,本地基围发展较快,堤外滩地陆续被开垦种植,至清末,“皆堤外有堤,直濒江浒”,使东江江面逼窄。为改善东江防洪条件,遂增辟东莞东境纵横百数十里的铜湖(或称潼湖)为滞洪区。元祐四年,李岩还倡修咸潮堤12条,以抵御海潮对农田的危害。咸潮堤长4130丈。此外,宋明古堤在东莞的还有牛过节堤等三四处,各长数百丈,护田数百顷;大圩有三村墟,岸长7000余丈,亦护田300余顷。在博罗县境的亦有三四处大堤,规模也大体相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