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蜡蚧

为害茶树枝叶的一类介壳虫。主要有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茶长绵蚧(Chloropulvinaria floccifera Westwood)

为害茶树枝叶的一类介壳虫。主要有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茶长绵蚧(Chloropulvinaria floccifera Westwood)等,属同翅目蜡蚧科。

咖啡绿蚧

又名咖啡绿软蜡蚧。

分布与为害

是印度、斯里兰卡的重要茶树害虫。中国各产茶省均有报道。刺吸为害茶树嫩梢和叶片并诱发煤病,还为害柑桔、山茶、石榴、咖啡、芒果、柠檬、冬青、龙眼等。

形态

雌成虫长椭圆形,中部梢宽,两端稍狭,绿色,虫体背面稍硬化,体扁平或稍隆起,体背中部有深色纵向弯曲的纹带。体后胸部有管状腺,是与同属类似种的区别特征。在腹部腹面第5~8腹节上,各具一对体毛。

生活习性

全年发生一至数代,营孤雌生殖,至今未见雄虫报道。卵直接产于腹下,不分泌白色棉状卵囊;卵产下后几小时即孵化。常受蚁类保护,免遭天敌攻击。因此防治蚁类对减轻蚧类危害有重要作用。重要天敌有瓢虫和寄生蜂,真菌在非洲和亚洲是一种重要的寄生天敌。

防治

卵盛孵期喷用马拉硫磷、乐果进行防治,方法见日本龟蜡蚧

日本龟蜡蚧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但多为局部发生。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均有分布。刺吸茶树枝叶汁液,致树势衰退并诱发煤病,还为害油茶、柑桔、柿、苹果、桑等。

形态

雌成虫体长2.5~3.3毫米,椭圆形,紫褐色,两侧中部有两条白色蜡带延伸至蜡壳上,蜡壳白或灰白色,宽椭圆形,长径4~6毫米,蜡壳表面具龟甲状凹线,中央隆起,四边有8小块突起。雄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棕褐色。卵长椭圆形,长径约0.3毫米,初为深橙黄色,孵化前转紫红色。初孵若虫较扁平,椭圆形,淡橙色,眼深红色。蛹椭圆形,长约1毫米左右,紫褐色。雌若虫蜡壳椭圆形,长径约2毫米,雄若虫蜡壳较小,长椭圆形,中部为一长椭圆形突起的蜡板,周围有13枚放射状蜡角。

图1 日本龟蜡蚧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在浙江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上旬至7月下旬若虫孵化,6月下旬为盛孵期,8月上旬至9月中旬雄成虫羽化。据观察,受精雌成虫秋后陆续缓慢移至枝干上越冬。雌成虫产卵于壳内,每一雌虫平均产卵500粒左右。若虫孵化后均爬至叶面为害,并分泌蜡质。已发现能抑制其发生的天敌有一种短腹小蜂和两种软蚧蚜小蜂。

防治

剪除虫口较多的枝条。在雌成虫产卵前用竹刀刮除虫体,在若虫大量孵化后喷施25%亚胺硫磷、50%马拉松、50%辛硫磷、40%乐果、50%二溴磷、80%敌敌畏、50%杀螟松或25%喹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发生严重的地区应隔15天后,再连续防治1次。

角蜡蚧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发生。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均有分布。主要刺吸枝干,致树势衰退并诱发煤病。为害茶、柑、桔、桃、杏、柿、椿等多种林木。

形态

雌成虫红褐色,体背显著隆起呈半球形,直径4毫米左右,腹端有圆锥形突起;蜡壳厚,质较软,灰白色微带粉红,全体呈半球形,直径约6~8毫米,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个小角状突起。雄虫赤褐色,体长约1毫米,一对翅透明。卵椭圆形,长径约0.3毫米,初为肉红色,后转红褐色。若虫初孵时长椭圆形,体长约0.34毫米,红褐色;2龄后呈卵圆形,体长约1.2毫米;3龄雌若虫体长约1.6毫米。蛹赤褐色,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雌若虫蜡壳近圆形,中央有一角状突起略向前倾;雄若虫蜡壳长椭圆形,周围呈芒状蜡突。

蜡蚧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为若虫盛孵期,7月多数若虫已固定。雌成虫产卵量颇大,平均每一雌虫产卵约3000余粒,孵化后雄虫多分布在叶面主脉两侧,雌虫多在枝干上,一般以茶丛中、下部为多。若虫孵化期如遇大雨,自然死亡率较高。对其抑制作用较大的天敌有扁角跳小蜂和球蚧花翅跳小蜂。

防治

日本龟蜡蚧

红蜡蚧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产茶国亦有发生。刺吸枝叶致树势衰退并诱发煤病。还为害柑桔、梨、枇杷、蔷薇等。

形态

雌成虫紫红色,椭圆形,背面稍隆起,气门部凹陷很深,长径约2.5毫米;蜡壳半球形,直径3~4毫米,紫红色,两侧有4条弯曲的白色蜡带,背面中央隆起,顶部凹陷似脐状。雄成虫暗红色,触角、足、交配器淡黄色,一对翅白色半透明,体长约1毫米。卵淡紫红色,椭圆形,长径约0.3毫米。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淡红褐色;2龄若虫体稍隆起,周缘有细毛;3龄雌若虫体长椭圆形。蛹暗红色,长椭圆形,长约1.2毫米。雌若虫蜡壳椭圆形,玫瑰红色。雄成虫蜡壳长椭圆形,周围有角状突起。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次年5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6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中下旬盛孵,9月上中旬雄成虫羽化。雌成虫产卵于体下,每雌虫平均产卵400余粒。若虫孵化后约2~3天开始泌蜡,雌虫多寄生于茶树枝干上,雄虫多寄生在叶柄和叶片主脉附近。以茶丛内部阴暗处较多,已发现寄生率较高的天敌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花翅跳小蜂、夏威夷软蚧蚜小蜂、黑色软蚧蚜小蜂。

防治

日本龟蜡蚧

茶长绵蚧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中国安徽、江苏、浙江、湖南、贵州等省,苏联亦有发生。刺吸为害茶树枝叶并诱发煤病,油茶、柑桔、樟树、冬青等也常受害。

形态

雌成虫长椭圆形,灰黄绿色,腹面扁平,薄而柔,背面隆起较硬化,体背覆厚蜡丝,体侧有白色短蜡丝,越冬前体长约2毫米,越冬后显著增长,可达6~7毫米,背面出现黑色纵纹。雄成虫体长1.6毫米左右,黄色、复眼和口器黑色,一对翅白色半透明。卵椭圆形,长径约0.33毫米,玉白或淡桔红色;卵囊白色,两侧平行,长4~6毫米。初孵若虫体长0.8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扁平。被蜡后,雌若虫体背中间簇生短蜡丝,雄若虫体背有绒毛状蜡丝。蛹长椭圆形,长1.7~1.8毫米,黄色。

生活习性

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聚于茶丛中、下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腹部后端逐渐形成卵囊产卵其中。5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5月下旬盛孵。雄成虫于11月羽化、交尾。每一雌虫平均产卵1,000粒左右。初孵若虫一般群集于卵囊附近的叶背取食,泌蜡缓慢,至7月才明显泌蜡,并随虫体的增长逐渐迁移分散。一般以阴湿郁蔽茶园发生较多,对其抑制作用较大的天敌有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及寄生菌等。

防治

茶园开沟排水,适当修剪疏枝。在若虫孵化后被蜡前喷施25%亚胺硫磷、50%二溴磷、50%杀螟松、50%马拉松、40%乐果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药时应注意喷湿叶背和枝干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