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世界竹类资源

野生状态的竹丛和竹木混交林,竹林总面积远远超过340万公顷(见中国竹类资源)。亚洲国家中有竹100万公顷以上还有泰国、缅甸;10万公顷以上100万公顷以下的有孟加拉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的竹林分布零散,据估计各约150万公顷。 世界竹种分布表 地理分布竹子的适应能力较强,天然分布很广,除欧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分布(见表)。

全世界木本竹类植物约70属,1200多种。大多数是小乔木和灌木状的中、小型竹,但也有少数高达20~30米的大型竹,以及蔓生藤竹和半木本矮竹。草状竹类植物有28属,180多种。全世界竹林总面积共约2000万公顷,亚洲的竹林面积最大,约1700万公顷,印度报道有960万公顷,但其绝大部分是竹木混交林。中国人工竹林约340万公顷,大多是生产性的纯竹林,其中242万公顷为毛竹林;如加上高山和边远地区处于野生状态的竹丛和竹木混交林,竹林总面积远远超过340万公顷(见中国竹类资源)。亚洲国家中有竹100万公顷以上还有泰国、缅甸;10万公顷以上100万公顷以下的有孟加拉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的竹林分布零散,据估计各约150万公顷。

世界竹种分布表

地理分布

竹子的适应能力较强,天然分布很广,除欧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分布(见表)。从赤道至寒温带,从平原、丘陵至高山雪线都能生长,但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雨量充沛的平原丘陵地区。世界竹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可分为三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各大竹区之内,又因气候和竹种不同,可分为若干小区或亚区。欧洲没有乡土竹种,都是引自亚洲、美洲和非洲各地。①亚太竹区:南至新西兰(南纬40°),北至库页岛中部(北纬51°),东至太平洋诸岛,西至印度西南部。东南亚地区是世界竹类植物的分布中心。亚太地区的竹类植物40余属,700多种,合轴型约占2/3,单轴型和复轴型共约占1/3。不少属、种是各国共有的。中国的竹种最多,有32属,400多种,合轴型过半,其余为单轴型和复轴型。日本、南朝鲜的竹类植物主要是单轴型和复轴型,而东南亚各国及太平洋岛屿则为合轴型竹种。其中秆形粗大、材质优良而有经济价值的约100种。②美洲竹区:跨越南北美洲,南至阿根廷南部(南纬46°),北至美国东部(北纬40°),共约21属,300多种,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大陆的东侧,而以中美地区为分布中心。复轴型的青篱竹属竹种分布在美国东部。其余20属均为合轴型(Chusquea亚属有部分竹种为单轴型),都分布在拉丁美洲。除数种秆形较大外,其余是草状竹类,没有经济价值。③非洲竹区:南至莫桑比克南部(南纬22°),北至苏丹东部(北纬16°),从西岸的塞内加尔南部,横跨非洲热带雨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直至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形成从西北至东南的斜长地带。据现有记录,非洲大陆的乡土竹种有12属,而在马达加斯加岛则有11属近40种。箣竹属和青篱竹属是世界属。前者的竹种分布在各大洲的热带地区,后者的竹种则分布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龙头竹是世界竹种,又被称为泛热带竹种。按竹类植物的区系组成,亚太和非洲两大竹区有很多属是相同的,表明它们之间竹类植物的亲缘关系。

影响竹类分布有气候因素,也有人为因素。①气候因素:竹子是常绿浅根的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了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类植物生长的理想生态环境,成为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的中心。由于太平洋季风的影响,调节了高纬度的不利因素,故在中国东部地区以及日本北部,竹子分布的纬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样,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濒临太平洋,也有少量竹种分布,而其南部和西部没有季风过境,成为干燥无竹地带。南北美洲的东部受大西洋的季风影响,是竹子分布较多地带,中美洲的细长地带为大西洋和太平洋季风汇集地区,成为美洲竹子分布中心。而南美西部因高山阻障,竹种很少。非洲也是如此,东西沿海地区(濒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竹子分布较多,中部较少。综上所述,绝大多数竹类植物的分布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以上,年降水量不低于800毫米。在这样的水热条件最低范围内,年均温10~15℃,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为温带竹种分布区;年均温15~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为亚热带竹种分布区;年均温20℃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为热带竹种分布区。高山竹种分布地带则相当于温带水热条件。②人为因素:由于产竹区的人口增殖,将平原、丘陵肥沃的竹林开辟为农用耕地。美国的乡土竹种大青篱竹曾广泛分布于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平原丘陵地区,但经几世纪的不断开拓农、牧用地,现仅零星生长于一些中。瓜肚竹曾经是中美洲地区常见的竹种,现在残存无几。据古籍记载,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古代竹林茂密的地区,而今只有零散生长。在竹区除大片竹林外,农户房前屋后、坡坎和隙地都有零星的竹丛或小片竹林,成为农村竹材的供给基地和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人类的引种活动也扩大竹子的分布范围。龙头竹原产东南亚,而今遍及世界热带各地,已被驯化为当地的乡土竹种,并有大面积的人工林。锐药竹属的Oxytenanthera abyssinica原产非洲,是一种高产竹种,已为印度引种,大量栽培作为造纸原料。毛竹属的毛竹于1738年从中国引种至日本,现已成为该国的主要用材竹种,在竹林总面积中占40%,占总产量的59.1%。美国原产竹种仅大青篱竹及其两个亚种,但从19世纪末以来,先后从东南亚各国引种共750号,生长良好的有11个属40多种,其中毛竹属占36种。欧洲没有乡土竹种,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及苏联高加索黑海沿岸,都曾从产竹区引种栽培。但仅限于科学研究和园林观赏。

经营状况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竹林经营粗放,而且绝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乱砍滥伐,任意破坏,特别是一些交通运输方便地区的竹林,破坏尤为严重,败退为矮小的残林,有的甚至到了全林毁灭的境地。由于竹类植物具有强大的无性更新能力,且常与其他树种混生,故在竹林遭到严重破坏或伴生树木被采伐后,萌发出大量而细小的新竹。尽管世界竹林尚未出现下降趋势,但这种对竹林只顾采伐而不管理经营,任其自生自灭的现象,应引起产竹地区普遍重视。中国和日本重视竹林的培育管理,经营水平较高,积累了丰富经验。按竹林总面积的年平均单产计算,日本最高,为2.41吨/公顷,中国次之,为1.43吨/公顷。印度面积虽大,但产量不高,每公顷的年产量为0.334吨。一般经营较好的竹木混交林的竹子年产量为0.5~3吨/公顷,纯竹林可达5~10吨/公顷。有些经济价值较高的竹种,进行集约经营,单位面积的年产量更高。例如中国的毛竹、淡竹丰产林每公顷的年产量可达15~20吨,日本的斑竹林可达14吨,孟加拉国的梨竹林可达13吨。此外,零星分散在农家附近的竹丛或小片竹林,大多培肥管理,产量亦高。80年代初期以来,一些产竹国家已把竹子当作森林资源之一,对荒芜竹林进行复壮培育,控制砍伐,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竹林生产,对无竹地方进行引种,使用母竹或实生苗拓植和造林,以扩大竹林面积,对一些稀有珍贵竹种进行保护繁殖。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的一些造纸工厂还建立纸浆竹林生产基地,进行集约经营管理,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然而绝大部分产竹国家的竹林多处于野生状态,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