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森林指示植物

能指示森林环境特点的植物。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境(或立地环境)密切相关,每一种植物适应一定的生境条件,有的适应范围很广,有的适应范围较窄。那些适应范围很窄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生存于特定的生境,因而可根据它们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状况及优势程度,来判定其生境的特点和区分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学和林型学就利用这类指示植物作为群落或林型分类、立地分类的依据。

能指示森林环境特点的植物。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境(或立地环境)密切相关,每一种植物适应一定的生境条件,有的适应范围很广,有的适应范围较窄。那些适应范围很窄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生存于特定的生境,因而可根据它们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状况及优势程度,来判定其生境的特点和区分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学和林型学就利用这类指示植物作为群落或林型分类、立地分类的依据。

早在19世纪初,俄国和北欧国家一些林学家和植物群落学家,就观察到森林植物反映生境和群落特点的现象。如寒温带土壤湿润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云杉林下,酢酱草、舞鹤草以及垂枝藓、赤茎藓和塔藓时常占优势,它们指示了这类云杉林土壤微酸、林内阴湿的特征。如果上层云杉被采伐或火烧后,阳性树种桦木等代替了云杉,林下喜光草类植物就增加,土壤就向生草化和中性方向发展,上述的酢酱草、舞鹤草、藓类等就不占优势,乃至逐渐消失。北欧国家根据森林植物能明确指示林地环境(主要是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规律,首先由瑞典、芬兰等国家发展起以林下优势植物来划分立地类型。如芬兰南部按林下优势种划分出六个立地型:①石楠—地衣型;②越橘型;③乌饭树型;④酢酱草—乌饭树型;⑤酢酱草—舞鹤草型;⑥酢酱草—蕨类型。苏联应用综合概念划分林型和森林植物群落中强调植物二维坐标代表水分、温度的梯度变化,标出以植物种为代表的群落单位在坐标上的位置,反映植物种指示生境因子的生态系列图。苏联波格来勃涅克(П.С.Пoглебняк)把土壤养分状况分为贫瘠、较贫瘠、较肥沃、肥沃四个等级,把土壤湿润状况分为非常干燥、干燥、潮润、潮湿、水湿五个等级,以此共划出苏联欧洲部分的林区和草原区24个立地条件类型;并有相应的寡养旱生植物、寡养中生植物、寡养中湿生植物、寡养湿生植物、中养旱生植物、中养中生植物、多养湿生植物等作为指示代表种,以及主要指示植物生态图。

中国自50年代起由于开展了大规模的森林综合调查,开始重视森林植物对生境和群落特征的指示作用的调查研究。1954年在调查划分大兴安岭林型中,用偃松、杜香、杜鹃、柞树等反映生境和划分林型。1958~195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西南高山林区综合考察,根据西南亚高山森林植被的特点,以箭竹、杜鹃、高山栎类、藓类作为指示植物划分林型,并且以杜鹃林型环、箭竹林型环、高山栎林型环、藓类林型环等作为林型高一级单位的名称,指出同属一个体型环的林型。如同属于杜鹃林型环的杜鹃—冷杉林和杜鹃—云杉林,虽然建群树种不同,但林下都有杜鹃层的分布存在,反映了它们群落生态特征是相似的。

森林指示植物在林业上除用以鉴别和划分林型、立地类型外,还能指示特定的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母质等,这在造林地调查、林业自然区划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如在已调查研究清楚乔灌木树种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或耐性的情况下,就可用这些结果来识别一定的土壤和其他环境因子。例如中国指示某些土壤条件的乔灌木树种有:喜酸性土壤树种——油茶、茶树、马尾松、桃金娘、柃木、落叶松等;喜钙质土壤树种——柏木、侧柏、野花椒、枸杞、蚬木、南天竺、竹叶椒、圆叶乌桕等;适盐土树种——柽柳、胡杨、红海榄、角果木等;适沙土树种——梭梭、花棒等;喜湿树种——水松、垂柳等。了解这类有指示意义的树种,就能调查识别立地条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配置造林树种,提高造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