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柳杉

学名: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杉科,柳杉属(该属2种,产东亚。除本种外,还有日本柳杉,在中国也有栽培)。形态和用途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3米。树皮红棕色,裂成条片。大枝近轮生,小枝细长下垂。叶钻形,螺旋状排列,前伸,长1~2.4厘米,先端略内曲,背腹隆起呈四棱状,有气孔线,全缘。

学名: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杉科,柳杉属(该属2种,产东亚。除本种外,还有日本柳杉,在中国也有栽培)。

形态和用途

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3米。树皮红棕色,裂成条片。大枝近轮生,小枝细长下垂。叶钻形,螺旋状排列,前伸,长1~2.4厘米,先端略内曲,背腹隆起呈四棱状,有气孔线,全缘。多数雄球花成串,雄蕊多数,花药3~6室;雌球花单生枝顶,每珠鳞腹面基部着生2~5枚胚珠,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仅先端分离。球果球形,径1.2~2厘米;种鳞约20枚,木质,盾形,宿存,背部有4~5短三角形裂齿,齿长2~4毫米,裂齿下部有一三角形分离的苞鳞尖头,每种鳞具2粒种子。种子近椭圆形,扁平有棱,长4~6毫米,褐色,边缘有窄翅。10~11月果熟。

柳杉

柳杉木材较轻,收缩小,强度中等,质地较松,纹理通直,结构中等,加工容易,干燥易,不翘曲,少开裂,胶粘性良好,主要作房屋、桥梁建筑、车辆、船舶、家具、农具等用材。叶可作线香,皮可葺屋。柳杉树姿雄伟、优美,抵抗大气污染能力强,是很好的环境保护、园林风景树种。

(朱政德)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柳杉是中国特有树种。产于浙江天目山、福建南屏三千八百坎及江西庐山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地带,有数百年的老树。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以及浙江、福建、江西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均有栽培,生长良好。栽培区垂直分布,在浙江西部为海拔300~1000米,福建北部为400~1400米,云南中部上升到1600~2400米。

柳杉喜温暖凉润气候,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1月平均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蒸发量在900~1100毫米。雾日多,夏季凉爽的山地气候条件,生长普遍良好。柳杉林下土壤以山地黄壤、红黄壤和黄棕壤为主,在土层深厚、湿润而透水性较好、结构疏松的壤质酸性土上生长较好。以北向或东北向的山谷生长最适宜。孤峰突起的高山山顶和当风山冈,生长不良。持水性差或排水不良,长期积水的土壤,均不宜种植。柳杉具一定的抗风、抗雪压和抗冰挂的能力。浅根性,无明显主根,侧根发达。柳杉生长快,高生长在5年以前为缓慢增长阶段,连年高生长为30~80厘米;5~20年为速生阶段,年高生长为60~120厘米;20~40年,年生长50~100厘米;40年以后为生长缓慢阶段,年平均高生长50厘米左右;80年以后处稳定阶段,每年增高很少。直径生长,5~30年为速生阶段,连年生长量1~1.09厘米;30年以后生长缓慢,但到150年时,连年生长量仍能保持在0.5厘米以上。集约管理的人工林,生长更快,浙江西天目山,20年生的人工林,平均树高12.35米,平均胸径23.85厘米,蓄积量每公顷450立方米。平原或低丘也有人工林,但在幼龄期常因土壤干燥瘠薄和夏季高温,枝叶发黄,提早结实,林分郁闭后则生长正常。柳杉枝条可产生不定根,能扦插繁殖。在土壤湿润,阳光适度的林内,可进行天然更新。

造林技术

①采种:生长在林内的树木至10年后开始结实,孤立木和光照充足的疏林约5~6年开始结实。从成年的树上采取穗条嫁接而成的生产性种子园,接后第三年即可采种。结实有丰歉年之分,间隔期1~2年,采种母树宜选15~40年生,受光充足而无病虫害的林中优势木。用采种钩将果枝弯下,摘取球果,或用采种刀截取带球果的小枝,然后摘果。摊晒3~5天,果鳞开裂筛出种子,出种率7~15%,千粒重2.4~5.0克,发芽率10~40%,涩粒占40~50%。种子干藏,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抵抗力弱。贮藏至翌年夏季,发芽率显著下降,以采种后翌年早春播种为好。如隔年贮藏,应将种子在通风的室内晾至气干(不宜在阳光下曝晒),置容器中密封,贮存在温度不超过10℃的低温中。②育苗:播种宜早,一般在1、2月,条播或撒播。每公顷播种量50~75公斤。圃地应在冬初深翻25厘米以上,施足基肥。播种前用清水或2%小苏打溶液浸种24小时。山地育苗一般不遮荫;低山平地育苗,宜遮荫防旱,秋分后拆除。播种后约10~20天发芽出土。要及时进行除草、排水或灌溉,并注意防治病虫害。因幼苗怕涝怕旱,要做到雨季沟底不积水,旱季床面不干燥。5月初开始间苗,1年生苗每平方米留130~150株,每公顷产60~75万株。1年苗高可达25~30厘米,地径0.4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苗高小于12厘米者,须留床或移植。留床苗每平方米保留55~65株。移植应在春季苗木萌芽前2~3周进行,行距15~20厘米,株距8~12厘米。2年生苗高达30~40厘米,每公顷产苗24~30万株。枝插的成活率甚高,选育出的优良类型应扦插繁殖。③造林:造林地宜选择气候凉润多雾的山区或空气湿度较大的湖泊沿岸的丘陵区。土层瘠薄干燥的山顶、山脊或西南向的山坡不宜种植。一般造纯林,也可和杉木混交。造林密度因地而异,山区一般每公顷栽植2100~4500株。造林季节宜在3~4月间。当年秋季应除草松土一次,第二、三年春、秋季各除草松土一次,第四年视情况可再除草松土一次。5~6年后开始郁闭,一般10年内无自然整枝现象发生。④抚育管理:在立地条件较好,初植密度大的林分约在8~9年开始间伐;条件较差,密度较小的林分适当延迟。宜采用下层抚育法(见除伐),伐除生长衰弱、有病虫害、干形和冠形不良的树木及过分拥挤的大径木。以后,每隔5~6年间伐一次。间伐强度视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而定,可实行弱度(伐去15%)到强度(伐去40%)的间伐,最终保留每公顷1500~2500株。至25~30年,即可采伐利用。如培养大径材,可推迟到60~80年主伐。

主要病虫害有柳杉赤枯病、瘿瘤病、柳杉云毛虫、柳杉金花虫、赤天牛、金龟子等。

(刘洪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