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林木施肥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营养状况和促进林木生长的营林措施。目的在于增加林木生物量的积累,促进开花结实,缩短成材年限等。贫瘠的土壤以及因长期连续栽培林木肥力递减的土壤,不能满足林木对养分需要,限制林木生长,需要通过施肥以补充被消耗或亏缺的养分。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营养状况和促进林木生长的营林措施。目的在于增加林木生物量的积累,促进开花结实,缩短成材年限等。贫瘠的土壤以及因长期连续栽培林木肥力递减的土壤,不能满足林木对养分需要,限制林木生长,需要通过施肥以补充被消耗或亏缺的养分。

发展简况

19世纪中叶,德国最早重视林木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林地营养元素的循环,发现长期从林地收走枯枝落叶会使森林生产力急剧下降,并开始对林木进行施肥试验。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进行林木施肥都只限于小面积试验。50年代以后,世界木材消耗量不断增加,森林面积逐渐缩小,木材供应日趋紧张。为了在更短时间由单位面积获得更多的木材,对林木实行集约经营,而施肥则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化肥工业的发展为林木施肥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林木施肥。到1970年,世界森林施肥累计面积为200万公顷,1980年达到1600万公顷。

在中国,随着营林集约经营的提高,林木施肥面积逐年增加,但仅限于人工林。在平原地区栽培杨树和泡桐等速生丰产林,施肥是不可缺少的措施。此外,杉木、桉树、毛竹、油茶、油桐、橡胶树、核桃树和文冠果等用材林和经济林,凡是实行集约经营的都普遍施肥。

林木施肥方法

林木施肥与气候和土壤条件、树种、林龄及营林措施(如中耕、除草、灌溉和疏伐等)都有紧密关系。合理的林木施肥应根据这些因素,确定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各种营养元素化肥的比率、化肥品种、经济的施肥量、适宜的施肥期和施肥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①幼林施肥:亦称第一期施肥。是在栽植苗木前后及林木郁闭前进行的施肥。目的在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使林木提前郁闭,节省除草费用。其具体方法:造林时结合整地施有机肥作基肥,有时掺入过磷酸钙等磷肥;或在造林后,在幼树四周开浅沟施入氮肥或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视幼林生长情况逐年递增。幼林施肥应与松土除草结合,防止杂草争夺养分。造林后头几年,在幼林行间播种苕子、田菁、草木犀等绿肥作物,在开花初期翻耕入土作肥料,称为压青。②成林施肥:亦称第二期施肥。在郁闭以后的林分中进行。目的在于增加叶量,使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增大林分生长量。因此,在养分分解快的热带、亚热带和林内水土流失多的陡峭的坡地,是补充养分循环不足的有效措施。在养分分解缓慢的寒温地带,可改善C/N率,补充林木养分。特别是与间伐、修枝配合时,能起到树冠恢复快的效果。③近熟林施肥:亦称第三期施肥。在采伐前5~10年进行,以增产木材为目的。其优点是投资回收快,获利早。

林木营养诊断

林木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会产生营养缺乏症。合理的林木施肥应该首先了解林木各种营养元素盈亏的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种肥料的用量和比例,既要避免因过量施肥造成浪费和毒害,又要防止因施肥不足或营养元素之间的不平衡而影响增产。营养诊断主要有树叶分析、土壤分析、缺素症状鉴定、盆栽试验和林木施肥试验等方法。林木叶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土壤和林木体内这些元素的盈亏。叶分析是常用的营养诊断方法,若与土壤分析和林木施肥试验等其他方法配合,效果更好。林木缺乏营养在缺素症状出现前就已影响生长,只是不易觉察。林木营养诊断可以及早发现缺素,便于通过施肥调整某些营养元素的不足。为各树种确定叶内各种营养元素含量的临界值有重要意义,它是诊断的标准,用以指导施肥。

苗圃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