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造乡村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乡村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复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是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产生、发展和传承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和提供人类粮食、蔬菜、奶畜产品的前沿阵地,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乡村由传统农业社会比较单一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的类型,逐渐演化出了农旅融合、城郊结合、文化传承、乡村工业等不同的类型,而且必将进一步分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村庄规划纳入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中国有55万个乡村,哪些需要建设、建设什么内容、怎么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对西北乡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综合体”的理念,系统梳理乡村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和建设的内容,将乡村聚落、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统筹考虑,从综合体的角度系统规划乡村,构建乡村综合体,服务乡村建设。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写的“乡村学系列教材与导读丛书”,从教材编写体系、教材内容和目标来看,充分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意志、适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服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国家使命的重大举措。
近期我社出版的
《乡村综合体构建的理论与案例
——基于村庄发展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
就是该系列教材的其中之一
扫码优惠购买
作者:冯永忠
责编:王秀田 张楚翘
(责编联系方式:010-59194176;18810353693)
定价:88.00元
售价:57.20元
本书是作者所在团队从事乡村振兴调查、规划编制的理论积淀,系统梳理了国家相关政策,分析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结合团队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内容与规范,针对乡村发展建设规划形成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十章,从乡村综合体提出背景分析、乡村综合体概念结构功能、乡村综合体建设的理论与思路、乡村综合体的实践等,探索了乡村综合体规划编制、模式构建的基本理论。
陕西农业生态空间产业体系
污水治理前后对比图
本书可以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服务最基层乡村规划的理论指导。也可以作为农业类规划设计、乡村管理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事乡村振兴相关管理人员的教材和指导书。
作者简介
冯永忠,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民盟盟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陕西省农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乡村振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中心主任、陕西省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岗位首席、宝鸡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从事农业区域发展与循环农业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7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参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批国家专利5项,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称号。参与完成了《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构建了乡村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和标准,将西北地区的乡村类型划分为11种;撰写了《内蒙古(除东四盟)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西藏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参与制定了《乡村振兴监测评估方案》;编制并发布全国首个省级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五年规划《陕西省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出版了《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内容与规范》(2019),负责和参与《杨凌示范区乡村振兴规划》《武功县乡村振兴规划》《韩城市乡村振兴规划》《三原县乡村振兴规划》《延安市河庄坪镇乡村振兴规划》《淳化县乡村振兴规划》《富平县乡村振兴规划》等多部乡村振兴规划。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