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黄牛生态种特征及其利用方向》

系统和科学地论述中国黄牛分类的第一本专著。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下,由陈幼春研究员任主编,全国五个单位,十余人参加了撰写工作。全书共42万字,有各类牛种及古代出土文物的彩图22幅,书中主要沦文用中英文对照的表格、图示及照片说明。该书编入的32篇论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黄牛的分类,论述了研究者们对分布在中国国土上的20个主要黄牛品种共2217头牛进行多层次的遗传学研究的综合结果。最新分类表明:中国黄牛品种可分为两大系统三大类,其中第一系统为无峰牛(属蒙古系),第二系统为有峰牛,包括低峰牛(属黄淮系)和高峰牛(属长珠系)。第二部分:血液蛋白多态性和细胞染色体分析,主要根据6种血液蛋白位点26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Y染色体结构特点,对牛种进行分类。提出一些国内外未曾有过的报道,如:①证实海南省是中国型瘤牛的发源地;②推翻了中国地方牛是印度瘤牛和欧洲普通牛混血种的错误结论;③提出东南沿海黄牛与东南亚斑腾牛有血缘关系。而南阳牛与非洲瘤牛有血缘关系。第三部分:毛色、体格和体态类群分析,对各牛种间表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推测牛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类。用中国南方、大别山以至巴山之巅

系统和科学地论述中国黄牛分类的第一本专著。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下,由陈幼春研究员任主编,全国五个单位,十余人参加了撰写工作。全书共42万字,有各类牛种及古代出土文物的彩图22幅,书中主要沦文用中英文对照的表格、图示及照片说明。

该书编入的32篇论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黄牛的分类,论述了研究者们对分布在中国国土上的20个主要黄牛品种共2217头牛进行多层次的遗传学研究的综合结果。最新分类表明:中国黄牛品种可分为两大系统三大类,其中第一系统为无峰牛(属蒙古系),第二系统为有峰牛,包括低峰牛(属黄淮系)和高峰牛(属长珠系)。第二部分:血液蛋白多态性和细胞染色体分析,主要根据6种血液蛋白位点26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Y染色体结构特点,对牛种进行分类。提出一些国内外未曾有过的报道,如:①证实海南省是中国型瘤牛的发源地;②推翻了中国地方牛是印度瘤牛和欧洲普通牛混血种的错误结论;③提出东南沿海黄牛与东南亚斑腾牛有血缘关系。而南阳牛与非洲瘤牛有血缘关系。第三部分:毛色、体格和体态类群分析,对各牛种间表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推测牛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类。用中国南方、大别山以至巴山之巅的牛种所共同表现的毛色特征,为中国黄牛受斑腾牛影响的论点提出了佐证。第四部分:牛种发源的历史记载、考古和文物考证,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牛种的起源、演进等问题。第五部分:牛的品种,各类种群样本抽样原理,遗传监测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另有附录2个,包括书中出现的中外牛种名称索引和该系列研究已发表的部分文献。

该书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署名并支持下,于1990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在各国发行500余册,已成为1994年度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世界家畜保种策略的依据之一和专题介绍丛书之一。该科研工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