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三河牛

中国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因较集中分布于额尔古纳旗的三河地区而得名。历史由蒙古牛和许多外来品种牛杂交选育而成。早在189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时,随筑路员工带进一批奶牛,1912~1917年间又运进一批奶牛,1917~1923年,逃亡中国的白俄又带进一批奶牛,其中主要是西门塔尔牛、雅罗斯拉夫牛、霍尔莫戈尔牛、西伯利亚牛等近十个品种。

中国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因较集中分布于额尔古纳旗的三河地区而得名。

历史

蒙古牛和许多外来品种牛杂交选育而成。早在189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时,随筑路员工带进一批奶牛,1912~1917年间又运进一批奶牛,1917~1923年,逃亡中国的白俄又带进一批奶牛,其中主要是西门塔尔牛、雅罗斯拉夫牛、霍尔莫戈尔牛、西伯利亚牛等近十个品种。故三河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1954年开始系统选育,建立了一批以培育三河牛为主的国营牧场,如谢尔塔拉种畜场,在三河牛品种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976年,呼伦贝尔盟成立三河牛育种委员会,重新修订育种方案。三河牛经过80多年,特别是近30多年的选育,逐步形成了一个耐寒、耐粗饲、易放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1982年制定了三河牛品种标准,1986年鉴定验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命名。据1987年统计,达11万余头,输往除台湾省外的各省区。50年代,还出口到蒙古、越南等国。

外貌特征

三河牛体质结实,肌肉发达。头清秀,眼大,角粗细适中、稍向前上方弯曲,胸深,背腰平直,腹圆大,体躯较长,肢势端正,乳房大。毛色为红(黄)白花,花片分明,白头或额部有白斑,四肢膝关节以下、腹下及尾梢为白色。成年公牛体高156.8厘米,体重1050千克;母牛分别为131.8厘米和547.9千克。初生重公犊35.8千克,母犊31.2千克。公犊6月龄体重178.9千克,母犊169.2千克,断奶至18月龄平均日增重500克。

生产性能

夏秋季在天然牧场放牧,冬春季舍饲。年平均产乳量4000千克,最高记录305天7702.5千克,360天8416.6千克,平均乳脂率在4.1%以上,泌乳天数270~330天。产肉性能:未经肥育的阉牛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屠宰率可达50%~55%,净肉率44%~48%,肉质良好。

适应性

三河牛原产地气候严寒,最低气温-50℃,最高气温35℃,全年有6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枯草期长达7个月之久,积雪期达200天左右。如此严酷的环境条件,形成了三河牛适应性强的优良品质,抗蚊虻叮咬能力较黑白花牛强。据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林芝海拔2000米高处引种饲养试验,优于引入的其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