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芝麻栽培史

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食用作物兼油料作物之一(见图),其原产地和早期的栽培历史尚待进一步研究。芝麻有胡麻、脂麻、油麻、方茎、狗虱、巨胜、藤宏等别称。芝麻之名始见于宋代的《调燮类编》、《格物粗谈》等文献。关于中国芝麻的来源,据载,说是“《汉书》,张骞外国得胡麻”,但《汉书》和《史记》均无此项记载。

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食用作物兼油料作物之一(见图),其原产地和早期的栽培历史尚待进一步研究。芝麻有胡麻、脂麻、油麻、方茎、狗虱、巨胜、藤宏等别称。芝麻之名始见于宋代的《调燮类编》、《格物粗谈》等文献。关于中国芝麻的来源,据载,说是“《汉书》,张骞外国得胡麻”,但《汉书》和《史记》均无此项记载。有些学者认为它原产非洲西、北部及东南亚爪哇岛等地一带,因那些地区有较多的芝麻野生种和考古发掘材料;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浙江水田畈、钱山漾都发掘出4000余年前所遗存的芝麻子;云南石鼓、合庆等地则有芝麻野生种,并一向被当地居民所食用或取籽榨油。似乎也有可能原产中国。这一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芝麻

芝麻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变异很大,到16世纪中期已形成了种有早、晚,花有白、紫,籽有黑、白、红、黄,果有四棱、六棱、八棱等区别。

北魏时已对芝麻的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方法等方面作了总结。《齐民要术》指出收获时“以五六束为一丛,斜倚之,候口开”,然后到田间进行脱粒。这是利用芝麻的后熟作用,以减少损失的好经验。宋代发展了中耕技术,提倡早锄和多锄,元代已介绍芝麻可作荒地的先锋作物,明代《涌幢小品》、等都说荒地先种芝麻,可令草根败烂。认识到芝麻有抑制杂草的作用。清代在茬口的安排方面,认为获稻后种芝麻最适宜;麦后可与粟杂种;棉田套芝麻“能利棉”。但多年苏子地“不宜脂麻”,更“忌重茬、烂茬”。此外,古书中尚有沃地种者八棱,山田种者四棱,苗稠则独茎而籽少,稀疏则分杈而荚繁籽多。播种时宜将种子拌以干沙,雨后均匀撒下等记载。

芝麻在古代谷食中占有一定地位,唐宋以后,记叙以胡麻作饭的就更多了。如“香饭进胡麻”、“松下饭胡麻”等。故有“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之说。直到明代,由于高产粮食作物的发展,芝麻才退出主食品家族,“全入蔬、饵、膏、馔之中”,成为副食。芝麻用作油料的历史也很悠久,宋代《鸡肋编》说:“油通四方,可食与燃者,惟胡麻为上。”说明宋代以前,芝麻油已成为食用油和燃灯油的上品。出油率,一般“每石可得四十斤”,高的可达60斤。芝麻的药用价值也很高,《神农本草经》说它有“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