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防疫技术问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防疫技术问答

17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有哪些特点?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侵害肺组织,其特征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本病诊断要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在流行特点上,主要侵害黄牛、奶牛、牦牛和犏牛等,水牛感染较少,本病经呼吸道传染,病原体主要存在病牛肺组织,胸腔渗出液和气管分泌物中,常发地区多呈慢性或隐性传染。新发地区呈暴发或地方性流行,可造成大批病牛死亡。牛群转移、集聚、厩舍拥挤,冬春气候异常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临床症状上,潜伏期一般为2~4周,最短为1周。病初症状不明显,病牛表现鼻镜干燥、磨牙、咳嗽。体温升高到40℃以上,随着病变的蔓延,逐步可出现急性或慢性型症状。急性型主要呈急性胸膜肺炎症状,高热达40~42℃,稽留不降,鼻孔扩大,前肢开张、腹部扇动,呼吸困难发出“吭”声,听诊胸部有啰音、胸膜摩擦音,叩诊呈现浊音或水平浊音,按压肋间有疼痛表现。后期,心音衰弱,胸前腹下水肿,消化障碍而窒息死亡。病程2~4周转为慢性。牛体消瘦,短咳、使役产乳能力下降或丧失。

病理变化上,由于肺实质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肝变,切面红灰相间,呈大理石样花纹。淋巴管高度扩张,心包积水,胸腔积液,肝、肾、肠道变化不大。有条件的采取病牛鼻汁或组织液进行病菌分离。牛群检疫时可用分离牛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反应。

174.如何进行牛肺疫的综合防制?

牛肺疫传播缓慢,不易消灭。因此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只,如不得已时,必须经过检查证明完全健康,并注射牛肺疫兔化疫苗(或绵羊化弱毒菌苗)。其方法是将菌苗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50倍,臀部肌肉注射2毫升,小牛1毫升。或以生理盐水稀释菌苗,在距尾尖2~3厘米处皮下注射,大牛1毫升,小牛0.5毫升。经3周后才能启运,回后再观察3个月,确实健康者,才能与牛群接触。发现疫情时,应立即将病牛隔离治疗,其方法可用“914”按每百千克体重。用一克剂量,溶于适量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100~500毫升中一次静脉注射,间隔4~7天一次,连续用2~4次。也可用四环素或土霉素2~3克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5~7天。链霉素3~6克,肌肉注射连续5~7天。对疫区其他牛群进行牛肺疫弱毒菌苗紧急接种,对病牛饲养用具,牛舍应用10%~20%的石灰乳或2%来苏儿消毒。被急宰的病牛病变部位烧毁或深埋,其他部分煮熟。对注苗后反应严重的牛,应立即按每10毫克/千克体重/次静脉注射“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