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治,是利用植物本身抗性和栽培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技术和方法,是进行无公害黄瓜生产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栽培场所消毒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每茬蔬菜生产结束后,都应彻底清理并销毁病残体,以减少下一茬的病源和虫源。生产前利用广谱性的杀菌剂或杀虫剂对栽培设施进行熏蒸消毒。设施内的土壤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全面消毒,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原物。
(2)培育无病虫适龄壮苗 俗话说“苗好七成收”。选用适当的育苗方式和管理技术,培育出适龄无病虫害的壮苗,定植前再对秧苗进行严格的筛选,可以大大减轻或推迟病害发生。
①种子消毒。多种病害可由种子带菌传播。播种前采取温汤浸种、高温干热消毒、药剂拌种、药液浸种等方法,都能较好地预防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
②嫁接换根。为防止瓜类枯萎病、茎基腐病和根结线虫,目前黄瓜普遍采用嫁接育苗。嫁接换根不但能有效地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强大的根系也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促进植株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③无土育苗。传统的育苗方式多采用土壤育苗,如苗床土壤消毒不彻底往往会引起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土壤病害的发生。如采用泥炭育苗或工厂化穴盘育苗等无土育苗方式,不但能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而且无土基质疏松透气,适宜蔬菜幼苗根系的发育,有利于培养壮苗。
④秧苗锻炼。无论采用何种育苗方式,定植前都必须进行低温炼苗,增加秧苗的抗逆性,以迅速适应定植后的环境,确保成活率。具体方法是:定植前7~10天开始,每天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苗床的温度和湿度,使之逐步接近定植后的环境。
(3)土壤的轮作和休闲 菜田土壤应积极实行轮作和间、混、套种,使病原菌和虫卵不能大量积累,以起到控制病虫发生的作用。生产实践证明,周年连续种植易使菜田地力降低,栽培黄瓜易发生各种病害。因此,设施栽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土壤的培肥与休闲。以越冬生产为主的温室,每年盛夏季节应停止生产,休闲1~2个月,进行土壤消毒和增施有机肥,种地和养地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下茬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4)改进栽培措施
①选用优质塑料薄膜。黄瓜设施栽培应选用保温、无滴、防尘的多功能复合薄膜。此类棚膜透光率比普通膜提高10%~20%,平均温度提高2~3℃。这对改善温室温光环境,减少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十分重要。日光温室栽培应每年更换一次棚膜,以保证透光率,并尽可能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
②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提倡宽窄行种植,在单位面积株数不变的条件下,加大行距,减少株距。温室长季节栽培的果菜类应适当稀植,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稀植时个体生长健壮,抗病性也会大大增强。
③科学浇水。高畦双行地膜覆盖栽培,实行膜下沟灌或滴灌,可有效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提高土壤温度,增强植株抗逆性,可显著减轻黄瓜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灰霉病等危害。日光温室冬春季栽培,宜采用“熟水灌溉”,即灌水前将地下水或自来水在温室内的贮水池中贮存1~2天,使水温升至室温后方可灌溉,这样可以减少低温对根系的刺激,有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
④遮阳避雨栽培。夏秋季节高温强光加上病虫害猖獗,给黄瓜生产和育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利用温室大棚骨架覆盖旧棚膜或遮阳网遮阴防雨降温,可大大减轻病毒病和蚜虫的危害,减少用药次数,提高产品品质。日光温室越冬茬作物转入露地越夏连秋栽培时,利用灰色遮阳网覆盖可降低室温2~3℃,降低地表温度4~5℃,并可驱避蚜虫。
⑤果实套袋。果实套袋栽培是一项有效提高蔬菜品质的新技术,现正在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试验表明,套袋可提高果实的外观商品性,还能有效防止虫害对果实的直接危害。特别是对于黄瓜这类可鲜食的蔬菜产品,套袋直接阻隔了化学农药对果实的污染,安全质量大大提高。
农业防治又叫“栽培防治”或“健身栽培”,其核心是培育健壮的植株,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蔓延的小气候环境,通过增强植株自身的抗性来抵御或减轻病虫为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