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问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问答

虽然我国生猪生产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代化程度较高,但存在①规模化养猪场、公司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散养多极共存的状况;②畜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违法使用禁用药品和滥用兽药的现象时有发生;③饲料缺口较大,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短缺;④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在扶持和规划当地养猪业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制约因素,才能使当地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1.庭院式生产为主,生产水平不高

家庭养猪业是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家庭养猪业提供的猪肉占全国猪肉总产量的8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养猪生产仍处于千家万户分散型经营状态,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养猪业仅占13%~15%。虽然家庭养猪业具有适应畜牧业技术、适应不同的经济形式、适应不同经营形式的特点,但是家庭养猪业走的是数量增殖型和资源消耗型道路。因此,我国的养猪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我国养猪生产的主体仍未摆脱粗放生产、高耗低效、劣质低价的境地。这与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猪肉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不相适应,必须加大力度加以改善和提高。

2.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过程中,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畜牧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的有效方法。现阶段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表现在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新技术应用难、生产成本高;畜牧业区域布局相似,专业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信息、技术、资金、物资、销售等社会化服务滞后;畜牧业产销矛盾异常突出,多年来畜牧业产销脱节、部分分割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大中型加工企业缺乏活力,畜产品档次低,系列开发、精细加工跟不上;一些地方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或保护、支持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3.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业利润空间小

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在加工能力、技术水平和引进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水平而言,由于我国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少且发展滞后,技术含量低,其加工能力和水平与我国人口众多和猪肉产量大的状况极不相称,表现在加工转化率低(3%~4%)、加工品种少(7大类1500个品种)和技术落后,加工质量差。因此,养猪业仍以生产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对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增值的手段,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因而产业利润空间小,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安全意识,饲料中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严重

20世纪90年代频频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的安全性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甚至农产品进入国内大城市的绿色屏障。由于我国养猪业技术力量弱、生产水平低,猪场不得不长期依靠大量使用抗生素控制疾病,小部分生产者安全意识和社会公德观念淡薄,在饲料中非法使用激素和违禁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药物残留、激素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

5.杂交配套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养猪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相继培育和引进了多个优良猪的品种和配套杂交系,也建立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种猪场,种猪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养猪数量巨大,各地经济发展也十分不平衡,养猪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养猪生产水平有待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种猪生产水平低、数量少、质量差,不能满足广大养猪生产者的需要,从而,形成广大养猪生产者饲养的猪的品种不配套,不能按照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生产,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