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内外甜樱桃生产、科研现状如何?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甜樱桃栽培百问百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甜樱桃栽培百问百答

(1)生产概况

近20年,世界甜樱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2005年收获面积达40万公顷,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生产国家有土耳其、伊朗、美国、德国、乌克兰等。美国是甜樱桃生产先进国家之一,年产量2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等,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早实性能好、自花授粉的硬肉类型品种,栽培技术上采用矮化密植代替了原来的乔化稀植,商品性生产的果园全部选用优良品种,所需苗木由专业苗圃公司培育,均为脱毒苗木,苗木健壮优质,果园定植采用宽行密植,行间生草,以适合果园机械化作业,普遍采用管道滴灌、微形喷灌。一般亩产1000~1500千克,新栽果园亩产量高达1500~2000千克,果个大、平均单果重8~11克,风味佳,耐贮运,果实品质优良。

我国甜樱桃最早于1871年引入烟台,但长期没有进入生产栽培,多在教会的庭院和城市的郊区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大连等地区开始少量生产栽培,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滞缓,管理粗放,栽培措施主要是肥水管理,树形多采用自然开心形,结果晚、产量低,年产量徘徊在1000吨左右。栽培品种主要有大紫、那翁、黄玉等。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甜樱桃的种植效益愈加显著,大大高于苹果和梨,促进了环渤海湾地区栽培面积的扩大。到1990年,山东省樱桃产量达到2050吨,其中甜樱桃产量占全国首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栽培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引进大量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同时我国科研单位也开展了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各产区开始建立大规模商业果园,通过推广密植早果、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肥水精细管理、起垄种植、合理配置授粉树、促花保果,采用疏层形、纺锤形等树形等,甜樱桃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除环渤海湾主产区外,北京、河南、陕西、江苏、甘肃、山西、新疆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冷凉高地也相继引种栽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1996年我国甜樱桃收获面积为1000公顷,年产量3800吨;1999年收获面积为2000公顷,年产量1万吨;2006年收获面积为5000公顷,占世界收获面积的1.20%,产量1.9万吨,占世界总产的1.01%,但2006年统计数据应远远小于实际。据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根据各地估计数字的汇总,2007年我国甜樱桃栽培面积已达8万公顷。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数据,2007年山东樱桃栽培面积5万公顷,产量25万吨。

目前,我国甜樱桃栽培已初具规模,由于甜樱桃种植效益仍高于其他树种,发展势头强劲,各地仍在积极规划发展,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果品质量有待提高。栽培品种中大紫、那翁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新发展的果园这些品种的比例急剧下降,红灯、早大果、拉宾斯、萨米脱、龙冠、先锋、美早等品种近年来发展较多。

(2)品种研究进展

甜樱桃生产先进国家一直重视资源和育种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通过杂交育种,结合生物技术,每年都培育出一批新种质、新品系。加拿大太平洋农业食品研究中心Summerland试验站自1936年开始育种研究,先后培育出先锋、拉宾斯、斯太拉(Stella)、甜心等新品种30多个,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推出桑提纳(Santina)、塞勒塞特(Celeste)等以自花结实为主的大果、硬肉类型品种,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栽培的主要品种。美国甜樱桃育种研究主要在各主产州大学和部分私人苗圃公司,华盛顿州大学Prosser试验站等,自1990年至今已培育出20个新品种,主要有:Glacier、Olympus、莱州早红(Chelan)、Index、Cashmere、Simcoe、美早(Tieton)、Columbia、Earlisweet、Early King、Early Red、Garnet、布鲁克斯(Brooks)、Newfine(White Gold)、Ridgewood(Black Gold)等。匈牙利樱桃育种成就显著,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布达佩斯果树与观赏植物研究所已培育出一大批新品种,仅2005年6月一次展示活动就展出104个新杂种,目前育成的品种或品系约30个,主要有:IV-6/240、IV-5/240(Rita)、Munchebergi Korai、IV-6/12(Sandor)、IV-13/51(Tunde)、IV-6/66 Carmen、Peter、Anita、Vera、IV-6/39、Aida、H264(Botond)、Alex等,其中,Sandor、Peter、IV-6/39、Alex等为自花结实品种,生产中主栽品种有吉墨斯(Germesdorfi)、Katalin、布莱特(Burlat)、Margit、Linda、先锋、艳阳等。德国国家果树种质库保存有440份甜樱桃资源和180份酸樱桃资源,栽培品种主要有:布莱特、Margit、萨姆(Sam)、塞尔维亚(Sylvia)、Schneider、海蒂芬格(Hedelfinger)、先锋、拉宾斯、雷洁娜(Regina)、Linda、Katalin、吉墨斯、Kordia、Star、Spitze Braune等。

我国甜樱桃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初期主要从国外引进,山东于1957—1962年进行樱桃资源普查,1980-1982年进行了复查、核对,共有大紫、那翁、红丰、水晶等13个甜樱桃品种;砧木主要有中国樱桃、酸樱桃,通过压条或种子实生繁殖。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各单位加大种质资源引种力度,从加拿大、日本、美国、乌克兰、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大量引进品种资源,截至目前引进保存品种资源约有200份,在泰安、烟台、郑州、大连等地建立资源圃。引进种质后,各单位相继开展了品种鉴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引种试栽和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表1),其中早大果、布鲁克斯、美早、萨密脱、友谊等品种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大大缩短了与甜樱桃生产先进国家的差距。

表1 我国引进选出的甜樱桃品种

除引选种外,各单位开展了自主选育研究。自19世纪60年代起,大连农科院先后培育出红灯、红艳、红蜜、佳红、巨红、明珠、8-102、13-33等新品种新品系;烟台市农林局通过自然实生选种,1979年选出了芝罘红、红丰、晚红、晚黄、烟台1号等品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1996年用那翁和大紫杂交育成龙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兰伯特的自然突变优系中选出秦樱1号。山东农业大学从大紫的实生苗中选出岱红。丰富了甜樱桃种质资源。我国育成的甜樱桃品种一览表见表2

表2 我国育成甜樱桃品种

表2 我国育成甜樱桃品种(续)-1

(3)砧木研究进展

国际上,甜樱桃生产主要采用马扎德和马哈利作砧木,树体高大,结果晚,采收困难。为降低生产成本,方便采收,世界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选育矮化早结果砧木,如: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的半矮化砧考特(Colt)、比利时的GM系列,美国的M×M系列等。德国矮化砧木的育种研究成果丰硕,培育出了吉塞拉(Gisela5、6、7、12、1、10、4)系列、微根(Weiroot158等)系列、皮厚(Pi-Ku)系列,其中吉塞拉系列砧木,具有矮化、早实、丰产、抗寒、耐涝等优点。

我国甜樱桃砧木,生产中主要应用中国樱桃大叶类型(大青叶等)进行压条繁殖或选用种子繁殖。随着生产的发展,砧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广泛引进国外优良砧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吉塞拉系列砧木,选出吉塞拉5号、吉塞拉6号矮化砧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从意大利引进CAB-6p和CAB-11E,选出半矮化砧木ZY-1,矮化作用优于考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马哈利樱桃自然杂交后代中选出半矮化砧木CDR-1。

(4)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了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养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甜樱桃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特性,提出了甜樱桃营养诊断与适时适量施肥技术。幼树期应增加氮肥使用量,磷钾肥适量;初果期控氮、增磷、补钾;盛果期配施氮、磷、钾。开花结果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迅速,需肥量最大,应适时进行根部和叶面追肥,果实采收清园后及早施用基肥,恢复树势。

对花芽分化进行了形态观察,烟台花芽形态分化开始的时间均在6月上旬,集中分化在7~8月份,形态分化与品种成熟期没有明显的关系,研究了花芽分化期和休眠期内源激素的变化,提出了剥鳞、摘叶、低温、GA3、6-BA、KNO3处理等破除休眠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欧美国家甜樱桃生产实现了矮化密植、早实丰产、优质高效。采用丛枝形、细长纺锤形等树形,株距1.5~3米,行距4~5米,树高控制在3.2~4米,树体矮小,通风透光,生草覆盖、管道灌溉,实现了果园的早果、丰产和优质,降低了采收等生产成本。美国报道了4年生拉宾斯/吉塞拉采用6种树形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表现(表3),每亩23049产量以柱形最高,依次为网架形、细长纺锤形、丛状形、改良主干形、Y形;果实大小以Y形单果重最大,细长纺锤形次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Y形最高,改良主干形次之。

表3 不同树形甜樱桃结果表现

表3 不同树形甜樱桃结果表现(续)-1

甜樱桃采用乔化砧木,一般5~7年开始结果,7~9年进入丰产期。近年来,山东省果树所等单位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矮化砧木;开展矮化密植试验研究,株行距2.5~3米×4~5米、采用纺锤形整枝和刻芽、生长季多次摘心、拉枝等修剪技术,达到3~4年见果,5~7年丰产,实现了幼树早期丰产稳产;目前烟台、临朐等都有亩产量达到1500~2500kg的高产典型。国内甜樱桃生产急需脱毒无性系良种苗木,进行标准化模式栽培。

(5)病虫害防治

主要对根癌病、流胶病和桑白蚧、果蝇、金龟子、梨网蝽等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发生规律,开展了各种药剂防治试验,对药剂种类、浓度及防治关键时期进行试验并在生产中推广。分离出根癌病土壤杆菌,调查了寄主范围及对不同砧木的抗性进行研究,所有砧木均表现为感病,目前主要利用K84生物菌剂处理苗木和防止病原传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流胶对大樱桃树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修剪、增强树势等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病毒病呈上升趋势,造成叶片窄小、皱缩、黄化、穿孔、环斑,果实小果甚至不坐果、树体流胶等症状。对发生率较高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锉叶病毒(CRLV)等进行酶联免疫法(ELISA)和PCR检测研究,对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提出了培育和使用无病毒苗木、强化检疫控制病毒传播、增强树势等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