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国杨树速生丰产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速生杨栽培百问百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速生杨栽培百问百答

(1)初始阶段

我国杨树丰产林的栽培可以说始自1958年。当时,在所谓“大跃进”期间,许多地方采取了深翻土地、增施肥料和大量灌溉等措施,营造所谓的“卫星林”。在这个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杨树速生栽培事业未能顺利发展下去。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使大部分这类丰产栽培中途夭折。但这些“卫星林”也向我们提示,在集约栽培的条件下,杨树生长量可以成倍提高。在较大范围内开展速生杨栽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是在人们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大面积杨树“小老树”林的教训和栽植“卫星林”经验的有益部分后逐步实现的。

(2)形成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进行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试点,1986年林业部颁布《关于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对基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验收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每年在营林基建投资中拨专款进行局省合资造林,或利用贴息贷款辅助地方营造丰产林。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营造丰产用材林面积达13万多公顷。1988年5月林业部批准发布《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专业标准,为全国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量化指标和栽培技术规范。随后,杨树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对速生杨栽培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意大利杨集约栽培经验被迅速传到全国。1979年底中国杨树委员会成立。1991—1995年林业部实施中国国家造林项目,得到世界银行对此项目的贷款支持。项目规定5年内营造19万公顷杨树丰产林,造林规模超过以往。此项目强调实行集约经营,重视科研成果及技术的推广,林业部及各有关省、市、县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这一批13万多公顷杨树丰产林由于采用了配套的先进技术,造林质量超过以往。1996—2002年我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的“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就在河北和辽宁两省造7万多公顷杨树速生丰产林。这样,20世纪90年代仅世界银行贷款的两个项目就营造杨树丰产林近27万公顷,说明我国营造杨树人工林规模大,深受群众欢迎。至此,我国杨树栽培事业也得到空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