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海涂资源

中国大陆沿海和岛屿四周受着潮汐作用影响的一类土地。根据资源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海涂资源除用于港口建设和沿海工业外,可用于农、林、牧业,也可用于海水养殖业和盐业。中国海涂资源分布中国海涂资源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中国陆地及海岛的潮间带,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部湾沿岸。

中国大陆沿海和岛屿四周受着潮汐作用影响的一类土地。根据资源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海涂资源除用于港口建设和沿海工业外,可用于农、林、牧业,也可用于海水养殖业和盐业。

中国海涂资源分布

中国海涂资源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中国陆地及海岛的潮间带,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部湾沿岸。其分布情况与沿海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南北差异明显,杭州湾以北海岸线走向与华夏系构造走向近于直交,沿岸形成正负相间的地形,其中新构造运动下沉单元有下辽河—华北平原沉降带和南黄海—苏北平原沉降带。这两个沉降带因辽河、黄河和长江等河流输送泥沙的沉积补偿作用,使海岸线不断东移,形成连片分布的大面积的海涂,成为中国沿海农业的重要后备土地资源(见彩图184)。杭州湾以南沿岸属浙、闽、粤隆起带,新构造运动微弱上升,发育为港湾、岬角、崖岸、盆地和平原相间的基岩港湾海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隆起带也为基岩港湾海岸,基岩港湾海岸的海涂资源分布零星断续,面积较小,也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根据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的资料,11个省、市、自治区、大陆沿岸海涂总面积为20706.3平方公里,各省、市、自治区的海岸线长度不一,平原海岸和基岩港湾海岸各自所占的б例不同,所经河流输沙量不等,每公里海岸线占有的海涂资源数量也不尽相同。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包括海南)和广西在全国平均数以下,其余省、市,在平均数以上,其中以江苏和上海为最高(见表)。

中国海岸线长度与海涂面积

海涂资源特点

①地理位置优越,与内陆相比,沿海一带经济交通和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为海涂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建立农、畜、水产及果品、蔬菜等生产基地。②资源数量变化大。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的强弱,以及泥沙来源多少不同,有的海岸淤长,有的海岸蚀退。因此,各地海涂面积不断变化,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的岸段淤涨,波浪大的岸段蚀退,大江大河入海口两侧岸段淤涨,如1127~1855年期间,黄河夺淮在苏北入海,泥沙来源丰富,当时黄河口向前淤进了97公里,而自1855年黄河北归至今,泥沙来源断绝,在强波浪的作用下,废黄河口又向后蚀退了约20公里。杭州湾南岸潮流弱,主要是淤涨;北岸潮流强,主要是蚀退。③生态环境脆弱,海岸带内有多种资源,除土地资源外,还有生物、矿产、港口、交通及旅游等资源。由于生态环境极不稳定,一种资源的开发容易引起另一种资源的破坏。建筑防潮堤闸,可引起潮波变形,产生航道及闸下淤塞,妨碍航行与内陆排洪、排涝、排盐。围垦不当可引起滩涂地貌变化,水产资源减少,港口航道淤塞。开辟盐田或海水养殖常造成盐农或渔农之间的矛盾。④农业开发受到海涂土壤含盐量的影响,除长江口和珠江口以外,海涂土壤含盐量普遍很高,一般在0.6%以上。因此,需要经过水利改良,农作物才能稳产高产。不少岸段,或年降水量不足,或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地面淡水来源又缺乏,制约着海涂资源的农业开发利用。

海涂资源开发

开发利用原则

①全面规划,海涂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多宜性,在开发目标、步骤和措施方面应根据生态经济的观点进行全面规划,使各业得到协调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经过对海涂资源的评价,在规划中对特定岸段要根据其优势、适宜性和限制性确定其优先发展目标,凡深水且避风条件好的岸段,首先考虑发展港口,促进海港交通运输业,如浙江的北仑港岸段;在江苏等地条件适宜的淤涨岸段,应积极进行围垦。沿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应充分利用这区位优势,尽量多建立农、畜、水产、果品等外贸生产基地。②因地制宜,中国各海涂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气候有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之分;海岸有基岩、港湾和平原之别;潮间带可分为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沿岸盐水盐度不尽相同;淡水资源又丰缺不一,因此,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渐长型平原海岸以发展农业为主,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浙、闽、粤、桂的基岩港湾海岸适宜于海产品养殖。高潮滩可围垦,而低潮滩可养殖贝类和种植蔬类(见彩图184、185)。渤海湾沿岸和海南岛西海岸等地蒸发量大,在岸滩稳定的高潮滩上可开辟盐场。在山东黄河口能引黄放淤的岸滩可种植水稻,在江苏及其南淡水资源缺乏的岸滩可种植棉花、麻和甘蔗等耐盐作物。③综合开发利用,综合开发可提高海涂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农业经营上应走农、林、牧、副、渔及加工等综合发展的道路,如盐场的海水蓄水池可养殖对虾等水产品,海水养殖池可进行鱼、虾、贝等混养。④开发与治理防护相结合,合理围垦有助于长江和珠江等河口的整治。区域治理可保证新垦区的有效开发。垦区内部沟、渠、田、林、路统一布局,建立合理轮作制度,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保障农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海涂地区是生态平衡非常敏感的地方,如果利用不当,就要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海涂地区每种产业的开发以不妨碍相邻产业为原则,也不得损害海岸防护工程及具有保持海岸稳定功能的贝壳堤、沙堤、沙坝、珊瑚礁和红树林等自然地貌和植被。

开发利用方向

根据自然条件,岸滩的类型以及开发利用原则,宋达泉、胡思敏等将中国不同海区沿岸海涂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向分为5个区段:①渤海沿岸,以海水增养殖业,农业和盐业为主。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发黄河三角洲滩涂,适当发展农业,建立畜牧业、林业等生产基地。②北黄海沿岸,除东沟、庄河地区发展围海造田外,其他岸段在部分高潮滩及其以下的海涂上,以发展海水增养殖业为重点,巩固现有海盐生产基地,在河口地区适当发展芦苇。③南黄海沿岸,围海造田和水产养殖并举,扩大商品棉生产基地,发展文蛤和条斑紫菜生产。④东海沿岸,水产增养殖和围海造田并举。建立海产种苗和增养殖基地。在适当的岸段,围海造田,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⑤南海沿岸,在珠江三角洲应结合河道整治,积极围海造田、扩大甘蔗、塘鱼、水稻、果品等商品生产基地;海南岛东北海岸宜发展水产增养殖,保护红树林,并发展水稻、果品与热带作物的生产;而海南岛西南海岸及雷州半岛西海岸,则以盐业生产为主,广西沿海发展水产增养殖业与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海涂土壤类型及其性状

见海涂土壤改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