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土壤质地分类

按机械组成所作的土壤砂粘性分类。通常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3大类,可根据研究或工农业建设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利于资料相互比较,国际上拟制了不少相对稳定的质地分类,又称质地分类系统或质地分类制。最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有国际制、美国制和俄罗斯卡钦斯基(Н.А.Качинский)制3种。这3种质地分类制都是与其粒组分级标准和机械分析时的土粒分散方法相互配套的。

按机械组成所作的土壤砂粘性分类。通常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3大类,可根据研究或工农业建设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利于资料相互比较,国际上拟制了不少相对稳定的质地分类,又称质地分类系统或质地分类制。最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有国际制、美国制和俄罗斯卡钦斯基(Н.А.Качинский)制3种。这3种质地分类制都是与其粒组分级标准和机械分析时的土粒分散方法相互配套的。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也从事粒组分级和质地分类研究。

国际制

1930年在第2届国际土壤学会上通过。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组含量的б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图1)。查三角图的要点为: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15%~25%者为粘壤组;>25%者为粘土组。当土壤含粉粒>45%时,在各组质地的名称前均冠以“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在55%~85%时,则冠以“砂质”字样,当砂粒含量>85%时,则称壤砂土或砂土。

美国农部(USDA)制

根据砂粒(2~0.05毫米)、粉粒(0.05~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3个粒组的б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图2)。按3个粒组含量分别于三角形的3条底边划3根垂线,3线相交点,即为备查质地区。

图1 国际制土壤质地三角图

图2 美国农部制土壤质地三角图

卡钦斯基制

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及详细分类(详制)两种。简制是按直径小于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划分(表1);详细分类是在简制的基础上,再按照主要粒组而细分的,把含量最多和次多的粒组作为冠词,顺序放在简制名称前面(表2),用于土壤基层分类及大б例尺制图。此外,卡钦斯基还提出根据石砾含量而定的附加分类(表3),也作为质地分类的冠词,它适于山地土壤质地分类用。

表1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根据<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划分)

表2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详细分类(详制)

表3 卡钦斯基制土壤石质度分类

此外,有日本国农林省制,在东南亚的水稻土研究中常用。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

早在2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把全国的土壤质地分为壤、墳、埴壤、垆、涂和泥等。中国现代的土壤质地研究开始于30年代,熊毅提出一个较完整土壤质地分类,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和粘土4组共22种质地。70年代邓时琴等拟了一个试行的“中国土壤质地分类”,3个质地组、11种质地名称,另附“石砾含量分类”,载入《中国土壤》(第1版),后来又作了少许修改(45)。该分类系统考虑了中国气候带分布造成的土壤质地北砂南粘的情况,砂质土和粘质土分别考虑了北方土壤和南方土壤的研究结果。后来,邓时琴又对此分类作了修改(表6)。

表4 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1978)

表5 砾质土分类

表6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邓时琴,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