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在水土流失区造林营林,提高森林覆被率,使之有效地发挥拦蓄径流,涵养水源,调节河川、湖泊和水库的水文状况,防止土壤侵蚀,改良土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它是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项措施还能提供燃料、饲料、肥料、木材、果品及其他林副产品,促进农林牧及商品生产的综合发展。因此,培育具有较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林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应作为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主体。

在水土流失区造林营林,提高森林覆被率,使之有效地发挥拦蓄径流,涵养水源,调节河川、湖泊和水库的水文状况,防止土壤侵蚀,改良土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它是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项措施还能提供燃料、饲料、肥料、木材、果品及其他林副产品,促进农林牧及商品生产的综合发展。因此,培育具有较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林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应作为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主体。根据防护目的和所处地形部位的不同,水土保持林可分为:分水岭地带防护林、坡面防护林、侵蚀沟道防护林、沟坡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护岸护滩林、池溏、水库防护林、护路林等。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作用。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通过林冠、林下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及土壤综合发挥作用。林冠截留降雨,改变了雨滴直接打击地面的动能。林冠可截留一次降雨量的15%~40%,其余大部分降落到地面,为枯枝落叶层和土壤所吸收。枯枝落叶层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5倍的降水,并可加大地表粗糙度,滞缓或阻止径流的发生。有枯枝落叶层覆盖的地面,其径流量仅是裸地的1/30,径流流速则是1/40。而且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能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抗冲抗蚀性,同时提高了土壤的入渗性能和蓄水性能。林地土壤透水性比荒地高35.5%;入渗速率比荒地高14.9%~48.9%;初渗量比荒草地大1~3倍,比农田大2~4倍。因此,林地土壤含水量也高,比荒地大1倍以上。②调节水文与小气候。在林木覆被率高的山区,暴雨季节基本上不发生侵蚀,沟道河流也不发生洪水。如子午岭林区,当林地覆被率为0.3时,削减洪量达50%,覆被率增加到60%时,削减洪量达80%以上。林区的气温温差减小,相对湿度增大。③净化大气,改善环境。丘陵山区的森林砍伐和开垦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还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臭氧层变薄,增强紫外线对地面的辐射量。营造水土保持林,则又可恢复吸收大气中的CO2,改善环境条件。

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和营造

包括合理配置与布局、优良树种的选择、整地、选择和提高造林技术等。①配置与布局。以当地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林业区划为依据,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设防”的原则,按其防护目的和地形特征确定配置方案,合理布局各类水土保持林,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防护体系。②树种选择。选用符合造林目的与立地条件的树种,优先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林木。这些树种应具备根系发达、萌蘖力强、树冠大而密集、凋落物数量大、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有较强的改良土壤的性能、并能适应特殊小生态环境的特点。常用的树种有油松、云南松、马尾松、地板松、侧柏、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刺槐、小叶杨、河北杨、山杨、榆、旱柳、辽东栎、山杏、木麻黄、台湾相思、桉树、华山松、柠条、紫穗槐、沙棘、柽柳、胡枝子、文冠果、连翘、葛藤等。自1970年以来引进的适合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的火炬松,湿地松、绢毛相思等已取得大面积种植效益。应大力提倡营造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它的选择应考虑下述原则:具有良好的辅佐、保土、改土作用;为主要树种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树种之间不应有矛盾与激烈的生存竞争;无共同病虫害。混交方式有株间、行间、带状、块状及植生组混交。混交类型要尽可能模仿天然混交类型,但通过试验也可采用人工类型。常见的有针阔混交、乔灌混交、乔木混交等。③整地。除了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外,更主要的是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到就地拦蓄降雨,强化入渗,减少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既能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在造林初期起到保持水土作用。这在半湿润、半干旱丘陵山区尤为重要。常用的整地方法有环山水平带、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反坡梯田、撩壕等。整地时,在水平阶(沟、带)之间留有一定宽度(一般为1~2米)的不动土间隔带,使间隔带上产生的径流汇入水平阶(沟、带)中,以提高其含水量,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与幼树生长。在陡竣而破碎的地块,采用鱼鳞坑整地,自上而下按等高挖月牙形坑穴,呈品字形配置。④造林方法。按造林所用材料可分成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直播造林(也称播种造林)适用於种粒较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具有速度快、省人力、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荒山面积大且集中连片的地方。飞播中常用的树种有云南松、马尾松、油松、华山松、漆树、花棒、踏郎、酸刺、柠条等。植苗造林是最常见的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树种。但是在春季干旱或土壤贫瘠的地方,裸地植苗造林成活率较低,可适当地采用容器苗造林。分殖造林适用于沟道、川地和低洼地,应采用发根力强、萌芽力高的树种。例如北方的杨、柳树,南方的杉木、竹类等。⑤幼林抚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的有效措施,其主要内容有除草、松土、平茬、修枝、病虫害防治以及及时维修水土保持工程等。一般在造林后当年松土除草2~3次,第二年1~2次,第三年1次。在有条件的地方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可增施有机肥或化肥,并辅之必要的灌溉。若造林地平缓,在幼林郁闭前可开展林粮间作或林草间作,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地面覆盖,既可得到一定收益,也对幼树进行了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