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苎麻病害

已发现和鉴定的苎麻病害有29种。中国已发现22种,其中真菌病害19种,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各1种,分根、茎、叶和全株性病害四类,其中最严重的有根腐线虫病,花叶病和炭疽病。简史苎麻是中国特产,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据史实考查苎麻原产中国,至少已栽培4700年,19世纪传入欧美。

已发现和鉴定的苎麻病害有29种。中国已发现22种,其中真菌病害19种,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各1种,分根、茎、叶和全株性病害四类,其中最严重的有根腐线虫病,花叶病和炭疽病。

简史

苎麻是中国特产,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据史实考查苎麻原产中国,至少已栽培4700年,19世纪传入欧美。1934年日本中田觉五郎曾对白纹羽病和炭疽病作过调查研究,提出用汞制剂控制白纹羽病,种植抗病品种控制炭疽病。20世纪40年代杨曾盛对炭疽病,白纹羽病和疫霉病作过调查,提出用石灰和石灰氮消毒病土控制白纹羽病。苎麻根腐线虫病和花叶病是80年代初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并确诊的两个新病害。

种类和为害

苎麻病害按其为害部位分为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叶部病害和全株性病害等。

根部病害

为害最严重的有苎麻根腐线虫病[Pratylenchus coffeae(Zimmermann)Filipjer&Schuurmans Srekhoven],致麻蔸腐烂变褐。白纹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罹病麻蔸缠有白色丝网根状菌索,地上部生长衰弱,分株少,严重时枯死。另外,棉花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var.acrita Chitwood)在美国和菲律宾为害苎麻,被害麻蔸有瘤状根结。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p.)和针线虫(Paratylenchus sp.)在菲律宾为害麻蔸,麻株地上部易凋萎。

茎部病害

分布广,为害重的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炭疽病(Colletotrichum boehemeriae Sawada)、疫霉病(Phytopthora boehmeriae Sawada、角斑病Cercospora boehmer-iae Peck)和褐斑病(Ascochyta boehmeriae Woro-nich.)等。立枯病为害苎麻茎基部,染病部位缢缩,甚至病茎折断。炭疽病、疫霉病、角斑病和褐斑病为害茎,罹病处产生大小不一的病斑,病茎易折断,中国和印度麻区均有发生。

此外还有茎腐病(Phoma boehmeriae Henn.),为害苎麻茎秆,致病部以上凋萎枯死或折断。中国、前苏联和美国都有发生。炭腐病(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主要侵染茎基部和叶片,被害茎叶出现坏死斑,严重时病茎折断。中国和印度局部麻区发生。

叶部病害

主要有炭疽病、疫霉病、角斑病和褐斑病,病叶出现大小不一的病斑,病叶早落。另外,叶斑病(Phyllosticta spp.),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和叶柄,病斑小而圆,直径4~11毫米,边缘淡紫红色,中间灰白色。眼腐病(露湿漆斑病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为害叶片,呈黑褐色眼状病斑,后期具轮纹。叶斑病和眼腐病是印度苎麻特有病害。

全株性病害

主要有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浙江天台、临海麻区严重发生,其他麻区仅零星发现,是毁灭性细菌病害,重病地减产三分之二以上乃至基本绝产。发病初期,麻株顶部首先垂萎,以后下部老叶挂垂,数日后整株枯死。纵切病株,维管束变褐,并有乳白色菌液溢出。苎麻花叶病是由线状病毒和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种名未定),病叶呈黄绿相嵌的斑纹或皱缩、畸形等,病株矮小。中国产麻区均有发生。

苎麻病害的病原菌可在病蔸(根腐线虫病,白纹羽病、青枯病)或病残体中(为害地上部真菌病害)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蔸中越冬的病菌靠地下害虫、流水及农事操作,病残中越冬的病菌籍风雨及昆虫再侵染。种植感病品种,密度过大、湿度高、麻龄长,土壤板结,地势低洼,偏施氮肥,管理粗放,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麻地发病重。

病害控制

苎麻病害主要采用以下措施加以控制: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中国没有的病害传入,如防止青枯病在中国境内扩散蔓延,严禁从疫区调运种蔸。②农业控制。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块种麻;种植抗病、高产、优质品种;用细切种蔸繁殖,减少种蔸带菌;加强麻地培管,及时更新有病麻园,并进行水旱轮作或夏天深翻晒土。③病蔸处理。栽麻前用45~46℃温水浸泡病蔸20分钟,对麻蔸内的根腐线虫和白纹羽病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④药剂控制。根腐线虫为害严重的麻地用涕灭威、克线丹或呋喃丹处理;真菌病害用退菌特、炭疽福美、甲霜灵、多菌灵或托布津等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