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再侵染

初侵染病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经传播引起寄主群体再次发病的过程。再侵染接种体是从当年发病株上产生的,如真菌的无性孢子或菌丝体、细菌细胞、病毒粒子和线虫虫体等。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或传染到达同种寄主植物的健株和健部,引起第二次或多次侵染,导致寄主群体连续发病。大多数种类病原物完成初侵染所产生的繁殖体,可再行侵染。具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真菌,一般以无性孢子进行再侵染。

初侵染病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经传播引起寄主群体再次发病的过程。再侵染接种体是从当年发病株上产生的,如真菌的无性孢子或菌丝体、细菌细胞、病毒粒子和线虫虫体等。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或传染到达同种寄主植物的健株和健部,引起第二次或多次侵染,导致寄主群体连续发病。

大多数种类病原物完成初侵染所产生的繁殖体,可再行侵染。具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真菌,一般以无性孢子进行再侵染。以有性孢子进行初侵染

病原物再侵染次数多寡与其引起病害的潜育期长短有关。除病原物致病力外,以寄主抗性和温度影响最大。如稻梨孢引起叶稻瘟病,在9~11℃下的病害潜育期为13~18天。17~18℃下为7~9天。24~28℃下为4~6天。在感病品种上,适宜环境条件下,出现急性型病斑,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天气转晴,稻株抗性增强时,则转变为慢性型病斑,产孢量减少。在高抗品种的叶片上出现褐点型病斑,不产孢,因此,寄主抗性和温度高低与病害潜育期长短的关系,影响稻梨孢产生繁殖体的次数和数量,影响再侵染的次数多寡。

病原物再侵染成功率受接种体数量、温度和湿度、风雨以及寄主植物抗性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病原物接种体完成每一次侵染引起寄主发病后,种群数量增加,反复侵染,使田间病株不断增多,病情加重,发病面积扩大,导致病害流行。大多数种类病原物再侵染与初侵染的侵入途径和方式以及引起病害症状相同或类似,但也有少数病例则完全不同。如引起粟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霜霉,以孢子囊从叶面气孔侵入引起再侵染,引起叶片出现黄色至紫色小圆斑或不规则块斑,而以卵孢子从胚芽鞘侵入进行的初侵染常引起“灰背”、“白发”等,症状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