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杨梅病害

浙江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至7月为发病盛期。病害控制:应在春季萌芽前,剪除有病瘤的小枝;挖除大枝干上的病瘤,用抗菌剂402或硫酸铜消毒伤口。抽发春梢前,热带风暴过境后及果实采收后喷布波尔多液保护。褐斑病浙江、江苏、台湾等省均有发生。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严重时相互愈合成大斑块,使叶片干枯早落。病原物为杨梅小球腔菌,属子囊菌,座囊菌目。

中国最多,至1991年,已有10多种。为害叶的有褐斑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Pestalotiopsis stellata),煤病(Scorias cylindrica,Neocaprodium tanakae,Triposporiopsis spinigera,Phaeosaccardinula javanica,Irenina manca)。为害枝干的有干枯病(Myxosporium corti-cola),枝腐病(Valsa coronata),癌肿病。发生普遍和为害严重的是癌肿病和褐斑病。

癌肿病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等省,侵害枝干和新梢,以2~3年生的枝条发病多。病部形成肿瘤,表面粗糙,木栓质,褐色至黑褐色,严重时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树势早衰。病原物为丁香假单胞菌萨氏亚种杨梅致病变种,属细菌。尚未发现其他寄主。病菌在病枝干癌肿组织内越冬,翌春癌肿表面溢出菌脓,由雨水传播,引起初侵染再侵染。浙江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至7月为发病盛期。病害控制:应在春季萌芽前,剪除有病瘤的小枝;挖除大枝干上的病瘤,用抗菌剂402或硫酸铜消毒伤口。抽发春梢前,热带风暴过境后及果实采收后喷布波尔多液保护。

褐斑病

浙江、江苏、台湾等省均有发生。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严重时相互愈合成大斑块,使叶片干枯早落。病原物为杨梅小球腔菌,属子囊菌,座囊菌目。病菌在病叶和落叶中越冬,浙江在5月中下旬产生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造成初侵染,潜育期较长,直至8月上旬开始出现症状。自然条件下,病菌不产生无性态,无再侵染,10月至11月病情加剧并开始落叶。病害控制:可在冬季剪除病枝叶,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果园出现子囊孢子时喷洒波尔多液或甲基硫菌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