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香石竹病害

virus,BBWV)。病害控制:应建立健康母本园;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防治传毒媒介昆虫等。锈病已在上海发现,与从法国引进香石竹病苗有关。叶上生褐色小疱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夏孢子),严重时使叶与茎扭曲。病原物为石竹单胞锈菌属担子菌、锈菌目。在上海,夏孢子可在设施栽培的构件上长期存活,依附于插条上的孢子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来源。田间借气流或水滴飞溅传播。

世界上约有30种,至1991年中国报道20余种。叶、茎、花均为害的有叶枯病、灰霉病(Sclerotinia fuckelian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P.cryptogea.,P.nico-tianae),主要为害叶的还有锈病、白粉病(Oidium sp.)、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环斑病(Cladosporium echinulatum)、细菌叶斑病(Pseudomonas woodsii)等,为害茎的有赤霉病(Gibberella zeae)、枝枯病(Pleospora dianthi)、菌核病(Sclerotinia sp.),为害茎基或根的有立枯病、基腐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白绢病、猝倒病、根腐病(Phytophthora capsici,P.crytogaca,P.nico-tianae),为害维管束使植株凋萎致死的有枯萎病、细菌枯萎病(Pseudomonas caryphylli)、病毒病中有斑驳病(CarMV)、叶脉斑驳病(CarVMV)、潜隐毒病(CarLV)、坏死毒病(CarNFV)、蚀环毒病(CarERV)、环斑病(CarRSV)、花叶病(CMV)、蚕豆萎蔫病(BBWV)。香石竹上另一种侵入维管束的枯萎病(Phialophora cinerescens)和为害叶片的腻斑病(Eygophiola jamacensis),中国无报道。较重要的是白绢病、叶枯病、枯萎病和病毒病。

白绢病

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与台湾。被害根茎部及根部变褐腐烂,后病株倒伏死亡,严重时死株成片。病原物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见茉莉白绢病)。

叶枯病

世界性病害。中国主要分布于上海、南京、北京、杭州、昆明、广州。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产生直径3~5毫米的小圆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斑点之间的叶组织变黄枯死或叶斑黄色,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的品种上,病斑边缘有紫色环纹。被害茎多在节上产生灰褐斑,如病斑环绕茎一周,其上端的枝叶均枯死。被害花蕾上病斑黄褐色,水浸状,被害花瓣上病斑暗褐色,均可生黑霉。病原物为石竹链格孢(Alternasia di-anthi),属半知菌、丝孢目。生长适温25~27℃,孢子萌发适温25℃。大花、宽叶、植株柔软、气孔数量多的品种比花小、叶细尖、植株硬挺、气孔少的品种发病重。品种Sim(白花)、Sole(橘黄花)、Sofori(大红花)较抗病。连作、露地栽培的比非连作、温室种植的发病多。梅雨或热带风暴促使病害严重发生。病插条和土中的病残体是主要侵染源,在上海分生孢子亦可越冬。靠气流和雨水传播,自气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5~7天。露地4月下旬至初冬发病,温室全年均可发病。病害控制应选择无病插条或用组织培养苗;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实行二年以上的轮作;适当浇水,有条件的地方不在植株上直接喷灌或增加遮雨设施;发病期间喷施大福丹、百菌清、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枯萎病

病株的一侧或全株枯萎,病茎维管束变褐,幼株趋向一边畸形生长。病原物为尖孢镰孢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am f.sp.diantki),属半知菌,瘤座孢目。专化性强,只为害香石竹。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土壤pH值高、施用硝酸钙的田块发病率低,病菌存活于病株内和土壤中,厚壁孢子在不良环境下能长期存活。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的插条。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在较低温度下病害有隐症现象。病害控制:选择无病繁殖材料在无病土上种植;用威百亩、棉隆等农药消毒床土,有条件的地方可蒸气灭菌;播种前浇克菌丹或多菌灵有一定效果;零星或小块发病时,可挖去50厘米深的土,再施威百亩并浇大量水于穴内,然后补种;以高脂膜等降低叶面蒸腾的化学剂有一定缓解作用。

病毒病

是导致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表现花叶、斑驳、坏死及各种复合侵染的症状,如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花蕾开裂、叶脉附近褪绿,叶片部分枯死、皱缩死亡。病原物已报道的多达15种病毒,中国已鉴定8种,即香石竹潜隐病毒(Carnation latent virus,CaLV)、香石竹斑驳病毒(Carnation mottle virus,CaMV)、香石竹叶脉斑驳病毒(Carnation vein mot-tle virus,CaVMV)、香石竹坏死病毒(Carnation necrotic fleck virus,CaNFV)、香石竹蚀环病毒(Camation etched ring virus,CaERV)、香石竹环斑病毒(Carnation ringspot virus,CaRS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病害控制:应建立健康母本园;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防治传毒媒介昆虫等。

锈病

已在上海发现,与从法国引进香石竹病苗有关。叶上生褐色小疱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夏孢子),严重时使叶与茎扭曲。病原物为石竹单胞锈菌属担子菌、锈菌目。在上海,夏孢子可在设施栽培的构件上长期存活,依附于插条上的孢子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来源。田间借气流或水滴飞溅传播。病害控制:可在发病初期用粉锈宁喷洒并浇施土壤;以氧化萎锈灵结合施肥配入现代化灌溉系统,可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