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仁果锈病

由胶锈菌为害仁果类的叶片、嫩梢及果实,引起的局部性真菌病害。中国1925年最早记载,1930年纠正病原物种名。分布和为害世界各国均有分布,中国以梨锈病发生普遍,苹果锈病及山楂锈病局部地区发生。为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为主的果园,病害流行年份的产量损失达60%以上。 仁果锈病具有共同的症状特征,幼叶受侵染后,叶片正面出现一至数十个不等的圆形小斑。病斑中央橙黄色,边缘颜色因树种而异。

由胶锈菌为害仁果类的叶片、嫩梢及果实,引起的局部性真菌病害。中国1925年最早记载,1930年纠正病原物种名。

分布和为害

世界各国均有分布,中国以梨锈病发生普遍,苹果锈病及山楂锈病局部地区发生。为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为主的果园,病害流行年份的产量损失达60%以上。

仁果锈病具有共同的症状特征,幼叶受侵染后,叶片正面出现一至数十个不等的圆形小斑。病斑中央橙黄色,边缘颜色因树种而异。梨锈病病斑边缘淡黄色,周围具黄绿色晕圈;苹果锈病病斑边缘红色,周围不具晕圈。不论哪一树种的锈病,发病前期,病斑中间均发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中期,蜜黄色小粒点变黑色,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即病菌锈孢子器,内有大量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裂散出。后期,病斑变黑干枯,病叶早落。幼果受侵染后,病斑大小及颜色与叶斑相同,其锈孢子器从病斑正面发生,病果多脱落,未脱落病果生长受抑制呈畸形。果梗、叶柄或嫩梢受侵染发病后,病部组织肿胀,从病斑正面长出锈孢子器,后期病组织干枯龟裂,导致果实、叶片早落或新梢顶部枯死。

病因

苹果锈病的病原物为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梨及山楂锈病的病原物为梨胶锈菌(G.haraeanum Syd.)。此外,台湾还有美赭痂锈菌引起锈病的报道,但影响很小。以上各菌均属担子菌,锈菌目。具专性寄生,转主寄生和孢子多型特性。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Juniperus chinensis)、龙柏(Sabina chinensis var.Kaizusa)、高塔柏(Juniperus excelsa)、圆柏(Sabina chinensis)及欧洲刺柏(J.communis)、南欧柏(J.ox-ycedrus)等柏类寄主上,以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感病。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仁果类的果树或观赏树种上,两菌均无夏孢子阶段。山田胶锈菌除侵染苹果外,还侵染海棠、沙果及山荆子,梨胶锈菌除侵染梨及山楂外,还侵染木瓜、榅桲、海棠及贴梗海棠等。两菌的冬孢子呈纺锤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厚壁,但苹果锈菌冬孢子常混有薄壁类型,双胞,分隔处缢缩,隔膜两边各有一个发芽孔;柄纤细而特长,透明;萌发适温为17~20℃。担孢子卵圆形,淡黄褐色,单胞,可远距离传播,萌发适温15~23℃。性孢子细小,纺锤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栗褐色、厚壁,表面具小瘤,其中苹果锈菌有少数锈孢子具棱角,品种间抗病程度差异明显,梨的感病品种有鸭梨、慈梨、严州雪梨、二宫白、明月及今春秋等中国梨或日本梨系统的品种白梨、康德梨等最感病,西洋梨或西洋杂交梨品种品系表现抗病或免疫。苹果的感病品种有红星、金冠、国光、白龙、倭锦等,旭抗病。果实只在幼果期才受害。

仁果锈病发生轻重的年变化明显,其决定因素包括春季气温回升快慢、降雨量及降雨天数多少、风向风速变化及防治措施等。果树开花及展叶期间,若气温偏低和阴雨天气多,有利于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和担孢子萌发,引起侵染,此期间若风向多朝果园方向和风速适宜,药剂防治不及时,发病严重,反之则轻。

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

春季连续雨天,转主寄主柏树上的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脱落后经气流或风传送到仁果类寄主上,萌发后侵染幼嫩组织,如嫩叶、幼果或嫩梢,叶龄在25天以内的嫩叶易受侵染。侵入后潜育期长短与气温和寄主叶龄有关:平均温度15℃及展叶期为4天时,潜育期8~9天;平均温度20℃及展叶期为11天时,潜育期6~7天;展叶期为23天时,潜育期14~15天;当平均温度达22.5℃及展叶期为33天时,不发病。橙黄色病斑出现数天后,性孢子器开始形成,溢出相应性别的性孢子(不同性别担孢子侵染发生的性孢子),性孢子通过昆虫或雨水传播,经受精丝交配,约25天左右后,在叶斑背面或果实、嫩梢病斑正面逐渐长出细小管状的锈孢子器,每一病斑上形成的数目为几根至10多根,管内形成和释放大量锈孢子,经气流或风传送到转主寄主柏树嫩枝叶萌发侵入。安徽合肥地区担孢子传播和侵染主要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梨树叶片病斑在4月上旬开始出现性孢子器,5月上旬出现锈孢子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末可从空气中捕捉到锈孢子。锈孢子侵染柏树后,潜育期长,到10月份开始出现症状,冬孢子角出现于次年2月至3月。3月中下旬气温超过5℃后,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其中的冬孢子即可萌发。由于该菌生活史中缺乏夏孢子阶段,故一年只有一次侵染。

病害控制

采用砍除转主寄主及药剂防治相结合。药剂防治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在担孢子形成前对转主寄主柏树喷石灰硫磺合剂或石灰硫磺合剂与五氯酚钠混合铲除剂,杀死冬孢子。二是在仁果类果树落花80%后及展叶期间及时喷萎锈灵、粉锈宁、波尔多液或代森类等杀菌剂。城市郊区或游览风景区附近则以栽培抗病品种为主。果园周围5千米范围内全部砍除转主寄主柏树,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