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的一个科。贝西(Ernst Athearn Bessey)1950年根据担子的特点,将它归入无隔担子菌亚纲,独立成为胶膜菌目,分为2个科:①胶膜菌科。担子具有明显膨大的小梗,小梗与担子之间有一横隔膜,成熟时小梗可脱落(图1)。②角担菌科。担子具有粗指状不脱落的小梗
担子果平伏呈一薄层、担孢子可重复产生的一类无隔担子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该目真菌的担子果蜡质或胶质,蛛丝状,白色或灰褐色;子实层不连续,很少呈明显栅栏状;担子近球形至棍棒形,无隔膜,顶端4个小梗呈粗指状或明显膨大,易脱落或不脱落;担孢子单细胞,壁薄,表面光滑,能萌发产生次生担孢子。已知9属,约50种。寄生、腐生或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无性孢子不详,有些种具丝核菌属的无性态。以往把这类真菌归入有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的一个科。贝西(Ernst Athearn Bessey)1950年根据担子的特点,将它归入无隔担子菌亚纲,独立成为胶膜菌目,分为2个科:①胶膜菌科。担子具有明显膨大的小梗,小梗与担子之间有一横隔膜,成熟时小梗可脱落(图1)。②角担菌科。担子具有粗指状不脱落的小梗,小梗与担子之间无横隔膜。胶膜菌目常见属如下。
图1 堇色胶膜菌
担子比支撑菌丝稍宽,近圆筒形至桶形或倒卵形;担孢子椭圆形,一侧扁,无色至淡色(图2)。无性态为丝核菌属(Rhi-zoctonia)。瓜亡革菌[T.cucume-ris(Frank)D o.nk]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Kühn)的有性态,可形成松软的菌核。寄主范围很广,能引起很多种树苗和农作物的立枯病。该菌在各种出版物中出现的异名有瓜纹枯菌、茄伏革菌、丝核薄膜革菌(Hypochnus cucumeris,Corticium solani,Pellicularia filamentosa)等。
图2 瓜亡革菌
担子半球形或倒梨形,比支撑菌丝宽2~3倍,无胶囊体或囊状体,菌核有或无。已知5种,其中包括热带作物的寄生菌和与兰科植物共生的菌根菌。喙角担菌(C.cornigerum)可与匍匐天鹅绒兰(Goodyerae repentis)共生形成内生菌根,其无性态为匍匐天鹅绒兰丝核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