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

由核型多角体病毒侵入柞蚕组织细胞引起的一种柞蚕病毒病。因病蚕体液混浊似浓汁,故又称柞蚕脓病。世界上饲养柞蚕的国家均有发生,为害较重。中国辽宁、山东、河南、四川、贵州、吉林、黑龙江等省蚕区,都受此病为害,一般发病率在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病原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图1、2),属于杆状病毒科,A亚群

核型多角体病毒侵入柞蚕组织细胞引起的一种柞蚕病毒病。因病蚕体液混浊似浓汁,故又称柞蚕脓病。世界上饲养柞蚕的国家均有发生,为害较重。中国辽宁、山东、河南、四川、贵州、吉林、黑龙江等省蚕区,都受此病为害,一般发病率在10~20%,严重的达50%以上。

病原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图1、2),属于杆状病毒科,A亚群,核型多角体病毒学名为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NPV)。该病毒从形态上分2种,一种是外面有蛋白包裹的称多角体病毒,一种是裸露的称游离病毒。多角体病毒形状,大部分呈三角形四面体,四角形六面体,也有不规形的多面体。多角体直径为7~10微米,成熟多角体表面光滑,具有3层结构。最外层是薄的电子密度很高的致密层,也称多角体膜,向内是一层很厚的不含有病毒的蛋白层,最内层是随机镶嵌大量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多角体病毒是该病的主要病原形态,对外界抵抗性很强,但遇强酸、强碱能很快被溶解失去活力。游离病毒也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病毒粒子,一种是病毒束。病毒粒子呈长杆状,直径小为55~330毫微米,内含2个以上的病毒粒子。游离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弱,能通过伤口进入蚕体引起发病。

图1 柞蚕核型病毒多角体

传染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传染方式有经口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经口传染是蚕儿孵化或食叶过程中吃下附着在卵壳上或柞叶上的病毒感染发病,这是该病的主要传染经路。受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而死亡的蚕、蛹尸体及其流出的脓汁以及被污染的种茧、房屋、用具等,都含有大量病毒,这些病毒可通过雌蛾产卵,灰尘或人的操作带到卵面上或叶面上,蚕吃下引起发病。创伤传染是游离病毒由蚕、蛹体皮的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图1)。主要发生在2化蚕的秋蚕期,尤其是雨天,加之蚕放养过密,造成互相抓伤,易引起创伤感染。蚕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能感染病毒,一般卵面感染新鲜病毒,大部分在1~2龄期死亡,而自然条件下的病毒,由于受到温、湿度,雨水、阳光等条件的影响,对蚕的致病力减弱,卵期或1~2龄蚕经口传染这种病毒,会在体内长时间潜伏,直到4~5龄期或茧期,突然发病。

病症

柞蚕受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初期不表现明显的症状,随着病势的发展,逐渐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蚕体肿胀,体色变黄,血液呈乳白色脓汁状,行动狂躁不安,逐渐丧失食欲,最后体内组织液化,皮肤破裂,流出脓汁而死。由于蚕的发育时期不同,病蚕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1龄期发病,环节肿胀,皮色变暗,大部分蚕眠起蜕不下皮或蜕一半皮而死。2、3龄期发病,体色变黄,体皮脆弱,易破裂,皮下组织和脂肪溃烂,透过体皮可看到体液呈乳白色混浊状态。有的还表现就眠迟,眠蚕体内水份多,体皮变得柔软,没有弹性,病重者体节肿胀,体皮溃烂,最后多用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枝,头部下垂,不能蜕皮而死。病轻者虽能蜕皮,但体皮始终柔软,不硬化,体色发暗,最后体皮破裂,流出脓汁而死,4、5龄期的病蚕,表现体皮紧张,在瘤状突起或气门附近出现黑褐色病斑,形似虎皮斑纹。幼虫期感染迟,发病轻的个体能营茧,体皮无光泽,脆而易破,流出乳白脓汁,污染茧壳。

图2 游离病毒粒子

防治

卵期和小蚕期感染病毒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消灭病毒,杜绝卵期和小蚕期病毒感染是防病的关键。①蚕室、蚕具彻底消毒:用于孵卵或养蚕的房屋,可采用3%甲醛液或5克/立方米毒消散消毒,如房屋不能密闭,也可用石灰浆刷墙地面垫上生石灰。养蚕用具在使用前用清水洗刷,然后与房屋一起消毒。也可单独用1%氢氧化钠或5%石灰水浸泡60分钟或用30克高锰酸钾与50毫升36%甲醛液作用产生的气体熏蒸60分钟。②卵面彻底消毒:春蚕期的种卵可用3%甲醛液,液温保持23~25℃,浸泡30分钟或用1%氢氧化钠浸泡1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2~3次,然后放入10%盐酸(或5%硫酸)中浸泡10分钟,液温保持20~25℃,最后用清水漂洗2~3次。消毒后,卵要放在严格消毒过的孵卵室内孵化,严防病毒再次感染到卵面上,也可把消毒后的卵放到无毒保卵盒内进行孵卵。秋蚕多采用纸面产卵,可在孵化前1~2天,将产卵纸,放入3%甲醛液中浸泡30分钟,也可用30克高锰酸钾与30毫升甲醛液作用产生的气体熏蒸或用烟雾剂消毒。消毒后,卵要直接拿到山上,将产卵纸撕成小条挂在柞树上,严防病毒再次感染。③防止病蚕扩大传染:春蚕要选上代未发病的蚕场放养,及时淘汰病弱蚕。选晴天摘茧,适时早摘,边摘边剥叶,及时穿、挂,防止捂大堆,防止日晒、雨淋。④加强放养管理,增强蚕的抗病力,避免雨天、高温天气移蚕,防止抓伤传染。⑤选用抗病性品种,推广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