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主要桑品种

中国栽桑历史悠久,桑树分布广,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早在汉初《尔雅》中,已有女桑、桋桑、桑、山桑的记载,后魏(公元386~532年)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称桑有黑鲁、黄鲁之分。元《王祯农书》(1313年)中称“桑种甚多,世所名者,荆与鲁也”。清代张炎贞《乌清文献》(1678年)及汪日桢《湖蚕述》中,浙江有密眼青、白皮桑、荷叶桑、火桑、望海桑等16个品种。卫杰《蚕桑粹编

中国栽桑历史悠久,桑树分布广,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早在汉初《尔雅》中,已有女桑、桋桑、桑、山桑的记载,后魏(公元386~532年)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称桑有黑鲁、黄鲁之分。元《王祯农书》(1313年)中称“桑种甚多,世所名者,荆与鲁也”。清代张炎贞《乌清文献》(1678年)及汪日桢《湖蚕述》中,浙江有密眼青、白皮桑、荷叶桑、火桑、望海桑等16个品种。卫杰《蚕桑粹编》(1898年)记有湖桑、川桑、鲁桑、荆桑等18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收集整理及新育成的桑品种已有千余个。80年代各地区正在推广的主要桑品种如下:

浙江江苏主要桑品种

江、浙两省栽培的桑品种很多,可归纳为湖桑和火桑两个类型(品种群)。湖桑原产浙江省湖州,已分化出许多品种,多属中生或晚生品种。火桑的新梢嫩叶呈紫红色,故名火桑,也有红皮火桑、白皮火桑等名称,均属早生品种。

荷叶白

又名湖桑32号,别名尖头荷叶白,原产浙江省海宁县,已在许多地区栽培,以浙江、江苏为多。树形开展、枝条粗长而弯曲,有卧伏枝,皮黄褐色。冬芽三角形,黄褐色,紧贴枝条,副芽少。叶片大,长心脏形,叶身稍扭转,似海螺口状,叶面光滑,稍带波状缩皱。开雌花椹少,紫黑色。发芽迟,成熟、硬化也迟,是晚生桑。发芽率60%左右,发条数多,生长势旺,产叶量高。抗褐斑病、细菌性黑枯病和萎缩型萎缩病较强,易感黄化型萎缩病,适应性广。

湖桑7号

又名团头荷叶白、双头荷叶白,原产浙江省海宁县,曾由原江苏省无锡蚕丝试验场选出单株培育,定名湖桑7号,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鉴定为良种,在江、浙两省推广,其他省区亦有少量栽培。树形较开展,枝条粗长稍弯曲,皮黄褐色。冬芽三角形,茶褐色,副芽少。叶片大,心脏形,叶面缩皱,叶尖有双头或钝头。开雄花,偶见雌花。发芽较迟,是晚生桑。发芽率为60~73%,发条数中等,枝条长度差别较大,秋叶硬化迟。抗黄化型和萎缩型萎缩病强,易感细菌性黑枯病,耐旱力较强。

湖桑197号

是原浙江省蚕桑试验场选出单株培育,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鉴定为良种,于1975年在浙江省推广。树形稍开展,枝条粗长而直,淡紫褐色。冬芽长三角形,紫褐色,副芽小而少。叶片大,长心脏形,深绿色。开雌花,椹少,紫黑色。发芽和成熟较迟,是中生偏晚品种。发芽率约70%。易发生细菌性黑枯病,适应性较广。

湖桑199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从征集的品种资源中选出。在江、浙两省部分地区栽培。枝条粗长而直,皮棕褐色,侧枝极少。冬芽长三角形,赤褐色,芽尖稍歪,副芽少。叶片大,心脏形,枝条下部间有少数裂叶,叶肉较薄,叶色深绿。雌雄同株,椹少,紫黑色。发芽较迟,发芽势齐,是晚生桑。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较少。抗黄化型萎缩病和细菌性黑枯病强,不耐旱,叶片易受风害。

桐乡青

原产浙江省桐乡县,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区,以浙江省栽培最多。树形较耸立,枝条粗长而直立,皮色青灰,节距较短。冬芽长三角形,黄褐色,副芽大。叶片大,长心脏形,稍下垂,浓绿色,光泽强,叶肉厚。雌雄同株,椹少,紫黑色。发芽较早,成熟稍早,是中生偏早品种。发条数中等,发芽率为62%左右。秋叶硬化较早,叶质优良。抗褐斑病和萎缩型萎缩病较强,易感细菌性黑枯病。

红皮火桑

又名早火桑,分布于浙江省杭嘉湖一带,多为散植。树形高大,枝条粗直,皮色紫褐,皮孔较大。冬芽三角形,棕褐色,副芽大而少。叶片大,心脏形,深绿色,叶面光滑或稍粗糙,叶肉厚,叶尖长尾状。开雌花,有落果性。发芽和成熟比湖桑早5~7天,是早生桑,适于小蚕用叶。发芽率约75%,秋叶硬化快。不耐剪伐,宜作乔木式养成。易发生黄化型萎缩病。

育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由湖桑39号×广东桑的杂交组合中选出育成,1973年起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区栽培。树冠较小,枝条长而直,皮色青灰,侧枝稍多。冬芽卵圆形,黄褐色,副芽大而较多。叶片较小,心脏形,叶肉稍薄。开雄花,偶有雌花。发芽早,是早生中熟品种。发芽率高,发条数多,耐剪伐,适于条桑育。抗黄化型萎缩病和细菌性黑枯病强,抗寒性弱,不耐旱,易受虫害。

另有白条桑、荷叶桑、大种桑、红沧桑、璜桑14号、睦州青、大墨斗、早青桑、红顶桑、育151号、育237号等品种。

四川主要桑品种

四川桑品种有两个主要原产地,原产川南嘉定(现乐山县)地区的概称嘉定桑,原产川东北地区的概称冠桑。主要栽培品种有:

黑油桑

原产峨嵋县,分布于川南一带,以乐山、峨嵋两县栽培最多。枝条较细而长,皮色棕褐。冬芽长三角形,芽尖斜向,副芽少。叶片大,心脏形,深绿色,光泽强,故名黑油桑。雌雄同株,雄花多,雌花很少,结实性差。属中晚生桑。发芽率80%左右,秋叶硬化迟。对各种病害抵抗力较强。

大花桑

原产乐山县,分布于川南一带。枝条粗长而直,皮色灰棕。冬芽近似球状,棕褐色,副芽少。叶片大,阔心脏形叶面平滑,光泽强,叶柄粗长。开雄花。发芽和成熟较迟,是晚生桑。发芽率70%以上,发条数少。秋叶硬化迟。抗褐斑病、白粉病和污叶病强,不耐寒。

大红皮

原产乐山县,分布全省各地,以川南栽培最多。因枝条红褐色,叶形大,故名大红皮。枝条长而直,侧枝少。冬芽长三角形,棕褐色,副芽少。叶阔心脏形,深绿色,叶缘微波不平,叶柄粗长。开雄花,花穗较多。发芽和成熟迟,是晚生桑。发芽率60%以上,发条数少。抗各种病害较强,耐湿,易受天牛为害。

小冠桑

原产合川县,分布于川东北一带,以潼南、合川、铜梁等县栽培最多。枝条细直,皮色青灰。冬芽三角形,黄褐色,紧贴枝条,副芽小。叶心脏形,叶面光滑,叶柄细短。开雌花,椹小,紫黑色。发芽早,成熟快,是早生桑。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多。抗污叶病强,易感褐斑病。

川桑603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以苍溪49号为母本,华东7号、华东37号为父本进行混合授粉的杂交组合选育而成,已在全省各地繁殖推广。枝条粗直,皮色灰棕。冬芽似球状或圆锥形、赤褐色、有对生芽。叶片大,心脏形,叶缘略上翘,叶尖双头,开雄花。发芽和成熟较迟,是晚生桑。发芽率50~70%,发条数中等,秋季产叶量高。易感污叶病,其他病害少。

另有转阁楼、南1号、甜桑、沱桑、桑等品种。

广东桑品种:

广东桑

原产广东省,历来以种子或插条繁殖,是本省栽培最多的群系品种。枝条细长而直,皮孔多而小。冬芽三角形或近似球状,副芽多。叶片小而薄,多为卵圆形,淡绿色,叶基不对称。雌雄同株或异株,椹紫黑色,结实性强。产地1月上旬发芽,发芽率90%左右,发条力强,侧枝多,耐采伐。秋叶硬化早。易感芽枯病和白粉病,不耐旱,抗寒性弱。发根力强,扦插易成活。

伦教40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学院和顺德县伦教蚕种场共同选出的良种,以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广西、福建、四川、湖北等省区亦有少量栽培。枝条长而直,皮色淡棕。冬芽大,卵圆形,棕褐色,副芽大而多。叶片大,心脏形,深绿色,叶面光滑,叶柄粗短。开雌花,椹多而大。产地一月初发芽,发芽率80%左右,成熟快,硬化早。再生机能强,耐剪伐,产叶量高,耐肥,耐湿,抗寒性弱,不耐旱,易感污叶病和青枯病。

另有北区1号、沙二、塘十、伦教109号、伦教408号、伦教540号,油桑等品种。

山东、河北桑品种

品种资源丰富,统称鲁桑,以鲁东南一带为最多,其次是冀中平原和胶东地区。其主要品种有:

大鸡冠

原产山东省临朐县,分布于鲁东南各县,以临朐县栽培最多。枝条粗短而直,皮色棕褐,节间密,侧枝多,条梢部膨大呈扁平状突起,形似鸡冠,因而得名。冬芽三角形或球状。叶片较小,卵圆形,深绿色,叶肉厚。雌雄同株,间有两性花。发芽较迟,成熟稍早,是中晚生桑,发芽率70%以上,秋叶硬化早。木质坚硬,生长慢,不耐剪伐,常养成乔木桑,采用留枝留芽法收获桑叶。抗细菌性黑枯病和赤锈病弱,抗旱、耐寒。

蒙阴黑鲁

原产山东省蒙阴县,分布于鲁中南一带。枝条细直,皮色棕褐,侧枝较少。冬芽似圆锥形,棕色,副芽少。叶片大小中等,卵圆形,浓绿色,叶面光滑,叶肉厚。开雄花,属中生桑,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中等,抗细菌性黑枯病较强,耐砍伐,当地用春箍法或夏伐法收获桑叶。

桲椤桑

原产河北省宽城、青龙两县,分布于全省各地,以承德地区栽培最多。枝条粗壮而较长,皮色灰褐,冬芽盾形,稍斜生,棕褐色,叶片大,心脏形、全缘叶,间有少数浅裂叶,叶面微糙,叶柄粗短。雄花多,雌花很少,属晚生桑。发芽率70%左右,发条数中等。抗细菌性黑枯病和污叶病较弱,抗寒、耐旱。

牛筋桑

原产河北省元氏县,分布于全省各地,以元氏县、深县、易县等地栽培最多。枝条粗而较直,皮色灰棕,冬芽三角形,黄褐色。叶片大,心脏形,叶肉厚,深绿色。雌雄同株,雄花多,雌花很少。属晚生桑。发芽率约75%,发条数中等。易感细菌性黑枯病,耐寒、抗风。

另有黑鲁采桑、小鸡冠、大白条、小白条、梧桐桑、擘桑、梨叶大桑、黄鲁头、黄鲁桑、铁耙桑、芦桑等品种。

安徽、湖北、湖南桑品种

大叶瓣

原产安徽省泾县,分布于皖南各县。枝条粗而较短,皮色黄褐。冬芽大,三角形,黄褐色。叶片很大,阔心脏形,叶面缩皱,叶柄粗。雌雄同株,椹未成熟即脱落。属中生桑。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较少。当地常养成乔木桑。抗污叶病强,易受风害。

澧桑24号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从实生苗中选育而成,本省栽培。枝条粗长,皮色黄褐。冬芽三角形,褐色,副芽少。叶片大,心脏形,叶尖双头,似叉状。雌雄同株。属晚生桑。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中等。秋叶硬化迟。抗白粉病强。

黄桑

原产湖北省南漳县,分布于南漳、远安两县。枝态直立,皮色青灰。冬芽三角形,紧贴枝条,淡褐色,副芽较少。叶心脏形,叶面光滑,有波状缩皱,叶柄粗短。雌雄同株,椹小,结实率低。常养成乔木桑,发芽率高,发条数多。耐瘠、耐旱。

另有青桑、小叶瓣、竹青桑、牛耳桑、瓢叶桑、葫芦桑、裂叶瓦桑、圆叶瓦桑、青皮藤桑等品种。

山西、陕西桑品种

白格鲁

原产山西省沁水县,分布于晋城市,以沁水、阳城两县栽培最多。枝条细长而直,皮色青灰,侧枝少。冬芽卵圆形,黄褐色。叶片较小,卵圆形,叶面平滑。雌雄同株,椹小而较少。属晚生桑。发芽率约75%,发条力强,采用出扦法养成,其产叶量高。抗细菌性黑枯病较弱,耐旱、耐瘠。

黑格鲁

原产山西省阳城县,分布于沁水、阳城等县。枝条细长而直,皮色灰褐,侧枝少。冬芽三角形,淡棕色,副芽少。叶片较小,卵圆形,间有少数裂叶。雄雌同株,雄花多。属中生桑,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多,采用出扦法养成,其产叶量高。易感细菌性黑枯病和污叶病,抗旱、耐瘠。

藤桑

原产陕西省安康县,分布于陕南各地,以安康地区栽培最多。枝条细长而直,皮色青灰。冬芽三角形,黄褐色。叶片较小,卵圆形,深绿色,叶柄细。雌雄同株。属中生桑。发芽率70%以上,发条数多,根原体发达,发根力强,扦插、压条成活率高。耐剪伐,抗细菌性黑枯病较弱。

“707”

陕西省蚕桑研究所从藤桑中选育而来,已在本省各地繁殖推广。枝条长而直,皮色青灰。冬芽三角形,淡黄色。叶片较大,心脏形,叶尖双头或钝头。开雌花,椹紫黑色。属中生偏晚品种。发芽率80%左右,发条数较多。秋季生长快,叶片硬化迟,叶质优,产叶量高。抗细菌性黑枯病稍弱。

另有黄格鲁、阳桑1号、胡桑、秦巴桑、甜叶桑等品种。

辽宁、吉林、黑龙江桑品种

辽桑1号

是辽宁省柞蚕研究所从鲁桑苗中选育而成,已在本省进行推广。枝条粗壮而直,皮色棕褐。冬芽三角形,褐色。叶片近似椭圆形,开雄花。属中生桑。发芽率高达94%,发条数较多。抗寒性强,枝条冻害率1~5%,耐旱,易感褐斑病。

吉湖4号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由吉九×湖桑2号的杂交组合中选出育成,已在本省繁殖推广。枝条长而稍弯曲,皮棕色,侧枝少。冬芽三角形,深褐色,紧贴枝条,副芽较多。叶片较大,卵圆形,叶尖有双头,雌雄同株,雄花多,雌花少。属中生桑。发芽率约70%,发条数中等。抗寒性强,枝条冻害为5.3~8.5%,病害少。

选秋1号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从省蚕桑实验场的桑园中选出育成的。已在本省明水、望奎、拜泉等县栽培。枝条细长,稍弯曲,皮色赤褐,侧枝多。冬芽盾形,暗红色,副芽少,叶片小,心脏形,叶面平滑,光泽强。雌雄同株,椹较少。发芽率约85%,发条数多,抗褐斑病和日灼病强,抗寒。

另有凤桑、接桑、家桑、吉鲁、延边秋雨、双城桑、依兰桑等品种。

新疆桑品种

白桑

新疆和田的地方品种,分布于全自治区,以南疆栽培最多。枝条细长而直,皮色灰褐。冬芽三角形或盾形,副芽少。叶片小,心脏形,间有裂叶,叶面平滑,深绿色。开雌花,椹多,白色,味甜。属中晚生桑。发芽率90%左右,发条数多,秋叶硬化早,萎凋慢,耐贮藏、叶质好。抗寒、耐旱。

雄桑

新疆和田的地方品种,分布于南疆一带,以和田、沙车等县栽培较多。枝条细长,皮色棕褐,侧枝多。冬芽似球状,棕褐色,副芽大而少。叶片小,心脏形,叶缘向上翘,形成匙状。开雄花,花穗多。属中晚生桑。发芽率80~90%,发条数多。易感褐斑病和污叶病,抗寒、耐旱。

另有粉桑、黑桑、药桑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