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0蛆蝇病

寄生性蚕病之一,由蛆蝇的幼虫(蛆)寄生于蚕体内而引起。响蛆蝇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的台湾省。蛆蝇病是日本的主要蚕病之一,为害春蚕。此外,还有姬蛆蝇,也是寄生蝇之一。体形比蛆蝇小,为害秋蚕及晚秋蚕。病原蛆蝇属寄生蝇科,蛆属。学名为Sturmia sericariae Cornalia。成虫体灰黑色,布满粗毛,雄蝇体长14~15毫米,雌蝇体长12~15毫米。胸部由3节组成。前中胸有黑色纵线5条。

寄生性蚕病之一,由蛆蝇的幼虫(蛆)寄生于蚕体内而引起。响蛆蝇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的台湾省。蛆蝇病是日本的主要蚕病之一,为害春蚕。此外,还有姬蛆蝇,也是寄生蝇之一。体形比蛆蝇小,为害秋蚕及晚秋蚕。

病原蛆蝇属寄生蝇科,蛆属。学名为Sturmia sericariae Cornalia。成虫体灰黑色,布满粗毛,雄蝇体长14~15毫米,雌蝇体长12~15毫米。胸部由3节组成。前中胸有黑色纵线5条。腹部圆锥形,雌的末端稍钝,雄的稍尖。腹部两侧有大块红褐色半月形斑点。卵为椭圆形,一端稍尖,长约0.3毫米,黑色。卵壳表面呈网状。幼虫(蛆)淡黄色,圆锥形。成熟的蛆体长为15~19毫米。头部有一对黑色锐利的口钩。体由12环节组成。蛹为黑褐色的围蛹,圆筒形,两端圆。

0蛆蝇形态

越冬蛹翌年4~5月中旬羽化。羽化后30分钟开始飞翔。成虫活泼,多栖于密林及住宅附近的园林中,以蚜虫及介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无风晴天,羽化当天即交配。雌蝇产卵于桑叶背面,沿叶脉处产下1~2粒卵即飞去,另产卵于附近桑叶背面。蛆蝇除产卵于

桑叶外,还能产于多种植物叶面。阳光充足、通风的桑园桑叶上,产卵量少;密植桑园产卵量多。雌蝇产卵数由数粒到数百粒。卵在自然条件下,能维持生命力20~30天,对高温及直射阳光抵抗力弱。

侵染

附着于桑叶的卵,蚕食下到消化管后,经10~30分钟孵化。再经30~60分钟幼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体腔,侵入神经节内寄生。多寄生于4~7环节的神经节,被寄生的神经节增大20~30倍。蛆体在神经节内经1~2周后,离开神经节转移到气门附近成长,尾部和气门相通有利蛆体呼吸,以前半身游离于蚕体腔内,吸收寄主脂肪和血液为营养,迅速成长。

病症

蛆体寄生神经节期间,蚕的症状不明显。当蛆体寄生气门附近时,气门附近组织被破坏变黑,形成黑斑。此时蚕举动迟缓,食欲减少。被寄生部位肿胀,体躯弯曲、缩小,以致死亡。病蛹也有病斑。病蛾行动呆滞,翅呈畸形,大部不能交配产卵。幼蛆主要寄生3~5龄蚕体内,寄生在1、2龄蚕的极少。蚕体内寄生多个幼蛆的发病严重,不吐丝,不营茧或成为裸蛹。5龄蚕被1~2头蛆寄生的,仍可上蔟结茧,少数能化蛹化蛾。

防治

主要是应用“灭蚕蝇”药剂进行防治,同时注意桑园要设置在离密林和住宅较远的地区,宜疏植以利通风透光,减少蝇卵附着的机会。及时搜集蔟中死蚕。死笼茧、裸蛹置沸水中杀蛆。同时消灭贮茧室内的蛆蛹。上蔟后第10日以前烘茧。捕杀成虫及桑螟、红腹灯蛾等野外昆虫,或利用寄生蜂,紫赤僵菌等天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