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作物缺锌诊断

沿江、滨湖地区的冲积沉积性石灰性土壤、石灰性紫色土等。其中有机质贫乏和熟化度低的更易发生。②土壤有效磷高,或磷肥用量大,导致磷锌颉颃,诱发缺锌。③渍水还原,因还原物质影响,土壤有效锌降低,并妨碍根系对锌的吸收和转运引起水稻缺锌;大量施用未腐熟的猪牛厩肥,促进土壤还原,助长缺锌。④低温、强光和长日照促进缺锌。⑤施用尿素、碳铵,容易形成碳酸氢锌[Zn(HCO3)2],使锌有效性降低。

根据作物症状表现、植株和土壤分析,判断作物是否缺锌及其程度的技术。

症状

主要有叶片褪绿黄白化,出现黄斑花叶,茎枝节间缩短,叶形显著变小,常小叶丛生等。不同作物的症状有差异:①果树缺锌的特异症状是“小叶病”(little-leaf disease),以苹果为典型。其特点是新梢生长失常,极度短缩,形态畸变,腋芽萌生,形成多量细瘦小枝,梢端附近轮生小而硬的花斑叶,密生成簇,故又名“簇叶病”(rosette)。簇生程度与树体缺锌程度呈正相关。轻度缺锌,新梢仍能伸长,入夏后可能部分恢复正常。严重时,后期落叶,新梢由上而下枯死。如锌营养未能改善,则次年再度发生。柑橘类症状出现在新梢的上、中部叶片,叶缘和叶脉保持绿色,脉间出现黄斑,黄色深,健部绿色浓,反差强,形成鲜明的“黄斑叶”,又称“绿肋黄化病”。严重时,新叶小,前端尖,有时也出现丛生状的小叶,果小皮厚,果肉木质化,汁少,淡而乏味。桃树新叶变窄褪绿,逐渐形成斑叶,并发生不同程度皱叶,枝梢短,近顶部节间呈莲座状簇生叶,提前脱落。果实多畸形,很少有食用价值。②玉米苗期出现“白芽症”(white but)又称“白苗”、“花白苗”,成长后有称“花叶条纹病”、“白条干叶病”等,美国称“白条纹病”(white striping disease)。3~5叶期开始出现症状,幼叶呈淡黄至白色,特别从基部到2/3一段更显著。轻度缺锌,气温升高时,症状可渐消退。植株拔节后,如继续缺锌,在叶片中肋和叶缘之间出现黄白失绿条斑,形成宽而白化的斑块或条带,叶肉消失,呈半透明状,似白绸或塑膜状,风吹易撕裂。老叶后期病部及叶鞘常出现紫红色或紫褐色,病株节间缩短,株型稍矮化,根系变黑,抽雄吐丝延迟,甚至不能吐丝抽穗,或者抽穗后,果穗发育不良,形成缺粒不满尖的“稀癞”玉米棒。燕麦也发生“白苗病”。一般是幼叶失绿发白,下部叶片脉间黄化。③水稻缺锌引起的形态症状,名称很多,因地而异。大多称“红苗病”(red seedling disease),也有称“火烧苗”。出现时间一般在插秧后2~4个星期内,直播稻在立针后10天内。一般症状表现是新叶中脉及其两侧特别是叶片基部首先褪绿、黄化,有的连叶鞘脊部也黄化,以后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条斑,有的出现大量紫褐色小斑,遍布全叶;植株通常有不同程度矮缩,严重时,叶枕距平位或错位,老叶叶鞘甚至高于新叶叶鞘,故称“倒缩苗”或“缩苗”。此外如发生时期较早,幼嫩叶片发病时,由于基部褪绿,内容物少,不充实,使叶片展开不完全,出现前端展开而中、后部折合,出叶角度增大的特殊形态。如症状持续至成熟期,植株极端矮化、色深、叶小而短似竹叶,叶鞘比叶片长,拔节困难,分蘖松散呈草丛状,成熟延迟,虽能抽出纤细稻穗,大多不实。④棉花从第一片真叶开始出现症状,叶片脉间失绿,边缘向上卷曲,茎伸长受抑,节间缩短,植株呈丛生状,生育期推迟。⑤烟草下部叶片的叶尖及叶缘出现水渍状失绿坏死斑点,有时叶缘周围形成一圈淡色的“昙轮”,叶小而厚,节间短。⑥马铃薯生长受抑,节间短,株型矮缩,顶端叶片直立,叶小叶面上出现灰色至古铜色的不规则斑点,叶缘上卷。严重时叶柄及茎上均出现褐点或斑块。⑦豆科作物生长缓慢,下部叶脉间变黄,并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连成坏死斑块,继而坏死组织脱落。大豆的特征是叶片呈柠檬黄色;蚕豆出现“白苗”,成长后上部叶片变黄、叶形变小。⑧叶菜类蔬菜新叶出生异常,有不规则的失绿,呈黄色斑点;番茄、青椒等果菜类呈小叶丛生状,新叶发生黄斑,黄斑渐向全叶扩展,还易感染病毒病。

果树中的苹果、柑橘、桃和柠檬,大田作物中的玉米、水稻以及菜豆、亚麻和啤酒花对锌敏感;其次是马铃薯、番茄、洋葱、甜菜、苜蓿和三叶草;不敏感的作物是燕麦、大麦、小麦和禾本科牧草等。

易发条件

①pH值在6.5以上的中性至碱性土壤,特别是含碳酸钙(CaCO3)的石灰性土壤。如滨海石灰性土壤,沿江、滨湖地区的冲积沉积性石灰性土壤、石灰性紫色土等。其中有机质贫乏和熟化度低的更易发生。②土壤有效磷高,或磷肥用量大,导致磷锌颉颃,诱发缺锌。③渍水还原,因还原物质影响,土壤有效锌降低,并妨碍根系对锌的吸收和转运引起水稻缺锌;大量施用未腐熟的猪牛厩肥,促进土壤还原,助长缺锌。④低温、强光和长日照促进缺锌。⑤施用尿素、碳铵,容易形成碳酸氢锌[Zn(HCO32],使锌有效性降低。

形态诊断

根据作物的典型缺锌症状,如果树“小叶病”、水稻“红苗”、玉米“白苗”等,可判断作物缺锌。但还需注意与其它容易混淆症状的区别。①水稻缺锌与缺钾,都发生赤褐色斑点等赤枯现象。但前者病斑从中肋向外缘扩展;而后者则从叶尖及其两侧由外缘向内扩展。②水稻缺锌与缺磷均发生僵苗,前者可先分蘖后僵苗,后者移栽后不分蘖即发僵,且呈明显的“一柱香”株型。③缺锌与缺锰均出现新叶脉间黄化。前者黄绿部分对比鲜明,后者色差不明显。④果树缺锌与缺铁差异(见作物缺铁诊断)。

植株诊断

作物叶片含锌量与缺锌症状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作物不同有一定差异,如水稻分蘖期叶片<10毫克/千克为严重缺乏,10~20毫克/千克为轻度或潜在性缺乏,黄瓜(茎叶)<8毫克/千克,玉米(吐丝期叶片<10~15毫克/千克,番茄、苹果及梨等叶片<15毫克/千克,柑橘(叶)<10~24毫克/千克等为缺乏。

土壤诊断

土壤全锌量表示潜在锌肥力,没有诊断价值,土壤有效锌指标因土壤类型不同浸提剂不同而有所不同,0.1摩尔/升HCl提取的土壤有效锌,临界值为1.5毫克/千克,DTPA提取的临界值为1.0毫克/千克,0.05摩尔/升MgSO4提取的为3.6~6.6毫克/千克,1摩尔/升KCl提取的为1.0毫克/千克,ED-TA提取的为1.5毫克/千克。中国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是中性和偏碱性土用DTPA提取剂,当土壤有效锌<0.5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乏,0.5~1.0毫克/千克时为潜在性缺乏,>1.0毫克/千克为正常;偏酸性土壤用0.1摩尔/升HCl提取,土壤有效锌<1.0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乏,1.0~1.5毫克/千克时为潜在性缺乏,>1.5毫克/千克为正常。

酶学诊断

在光合作用CO2固定中,碳酸酐酶是必需的酶。锌为该酶的组成,测定该酶的活性,可以诊断是否缺锌。在H+HCO3 - CO2+H2O反应中,碳酸酐酶能促进CO2产生,使pH值降低,测定pH值的变化,可反映该酶的活性。以溴百里酚蓝做指示剂,如颜色由淡蓝变黄绿,表示缺锌。如为绿黄色,则不缺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