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作物缺铁诊断

⑧果树苗木移栽,根系受伤,栽后1~2年内易缺铁。形态诊断在实际诊断中,根据作物外部症状判断作物缺铁时,由于铁、锰、锌三者容易混淆,需注意鉴别:①缺铁褪绿程度通常较深,黄绿间色界常较明显,一般不出现褐斑,而缺锰褪绿程度较浅,且常发生褐斑或褐色条纹。②缺锌一般出现黄斑叶

根据作物症状表现、植株和土壤分析,判断作物是否缺铁及其程度的技术。

症状

一般表现为顶端和幼嫩叶片缺绿黄白化,心叶常白化,叶脉颜色深于叶肉,色界清晰。双子叶植物形成网纹花叶,单子叶植物形成黄绿相间条纹花叶。不同作物症状为:①果树等木本树种,容易发生缺铁。新梢叶片失绿黄白化,称“黄叶病”,失绿程度依次由下向上加重,夏、秋梢发病多于春梢,病叶多呈清晰的网目状花叶,又称“黄化花叶病”。通常不发生褐斑、穿孔、皱缩等。严重黄白化的,叶缘亦可烧灼、干枯、提早脱落,形成枯梢或秃枝。如果这种情况几经反复,可以导致整树衰亡。②花卉观赏作物,也容易缺铁。网状花纹清晰,色泽清丽,可增添几分观赏价值。一品红缺铁,植株矮小,枝条丛生,顶部叶片黄化或变白;月季花缺铁,顶部幼叶黄白化。严重时,生长点及幼叶枯焦;菊花严重缺铁失绿时,上部叶片几乎全呈纯白色或乳白色,叶脉也变白色,下部叶片多成棕色,植株可能部分死亡。③豆科作物如大豆,上部叶片脉间黄化,叶脉仍保持绿色,并有轻度卷曲。严重时全部新叶失绿呈黄白色。极端缺乏时,叶缘附近出现许多褐色斑点,进而坏死。④禾谷类作物水稻、麦类及玉米等缺铁,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症状越近心叶越重。严重时,心叶不出,植株生长不良,矮缩,生育延迟,有的甚至不能抽穗。⑤果菜类及叶菜类蔬菜缺铁,顶芽及新叶黄白化,仅沿叶脉残留绿色,叶片变薄,一般无褐变、坏死现象;番茄叶片基部还出现灰黄色斑点。

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对缺铁敏感,多年生植物比一年生植物敏感。果树经济林木中的柑橘、苹果、桃、李、乌柏、桑;行道树种中的樟、枫杨、悬铃木、湿地松;大田作物中的玉米、花生、甜菜;蔬菜作物中的花椰菜、甘蓝、空心菜(蕹菜);观赏植物中的绣球花、栀子花、蔷薇花等都是对缺铁敏感或比较敏感。

易发条件

①石灰性、高pH值土壤,江河石灰性冲积土,滨海石灰性滩涂地,内陆盆地的石灰性紫色土。②石灰施用量高的土壤。③局部混有石灰质建筑废弃物的土壤。④施磷肥过多以及富含磷的土壤。磷与铁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铁失去生理活性。⑤施用铜化合物(农药或肥料)过多而积累的土壤。铜与铁产生颉顽拮抗作用,影响铁的吸收。⑥雨水过多,土壤过湿,以及地下水位高,容易渍水的地段或土壤。加速游离碳酸钙的溶解,增加HCO3 -浓度,抑制对铁的吸收利用。⑦大型机械镇压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土壤板结,通气不良,CO2容易积累,增加HCO3 -浓度,诱发缺铁。⑧果树苗木移栽,根系受伤,栽后1~2年内易缺铁。

形态诊断

在实际诊断中,根据作物外部症状判断作物缺铁时,由于铁、锰、锌三者容易混淆,需注意鉴别:①缺铁褪绿程度通常较深,黄绿间色界常较明显,一般不出现褐斑,而缺锰褪绿程度较浅,且常发生褐斑或褐色条纹。②缺锌一般出现黄斑叶,而缺铁通常全叶黄白化而呈清晰网状花纹。

植株诊断

作物缺铁失绿症与稀酸提取的活性铁有良好的相关性。1982年蒙格尔(Mengel)提出,用0.5摩尔/升的HCl提取铁的临界值为48毫克/千克;1985年俞立达研究柑橘叶片活性铁(6摩尔/升HCl提取)的临界值为40毫克/千克。一般情况,向日葵(叶)<70毫克/千克,番茄(叶)<90毫克/千克,水稻(叶)<60毫克/千克,都可能缺铁。许多重金属元素,尤其是锰过多,易引起缺铁。如大豆叶片中正常Fe/Mn比值为1.5~1.6范围,小于1.5时则发生缺铁症或锰过剩症。大于2.6则发生缺锰症或铁过剩症。作物缺铁时,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测定酶活性或数量,也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方法。

施肥诊断

以0.1~0.2%的FeSO4或柠檬酸铁做叶面喷施或叶片浸渍,如果缺铁,一般在5~8天后,叶片上出现复绿斑点,可以确诊。

土壤诊断

作物缺铁一般发生在pH值>7的中性偏碱性土壤,酸性土壤可排除缺铁的可能。土壤铁的测定由于提取剂不同,其有效铁的临界值有差异。目前仍没一个确切的统一标准,一般应用较多的是DTPA浸提的络合态铁,也有用醋酸铵(pH值4.8)提取的易溶性铁,前者临界范围为2.5~4.5毫克/千克,后者为5.0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