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紫花苜蓿

学名Medicago sativa L.。豆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图)。又名苜蓿、紫苜蓿、牧蓿、路荪。是世界上古老而重要的牧草,也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牧草和绿肥。 生长第二年的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以下简称苜蓿)原产于中亚细亚高原干燥地区。栽培最早的国家是古代的波斯(今伊朗境内)。中国苜蓿是公元前199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现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淮河以北也有零星种植。

学名Medicago sativa L.。豆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图)。又名苜蓿、紫苜蓿、牧蓿、路荪。是世界上古老而重要的牧草,也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牧草和绿肥。

生长第二年的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以下简称苜蓿)原产于中亚细亚高原干燥地区。栽培最早的国家是古代的波斯(今伊朗境内)。中国苜蓿是公元前199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现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淮河以北也有零星种植。

成分

苜蓿一年能刈割多次,鲜草产量高。一年可刈割鲜草37.5吨/公顷以上。茎叶中氮(N)、磷(P)、钾(K)养分含量高。氮素含量随生育期而下降。盛花期干草中氮、磷、钾含量分别约为2.32%、0.78%和1.31%。干草中粗蛋白含量为16%~21%,粗脂肪为3.3%~3.7%,无氮浸出物为29.3%~31.5%,粗纤维为24.0%~28.4%,粗灰分为6.8%~7.4%。蛋白质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比麦麸、米糠等精料还高。鲜茎叶中尚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

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性喜温暖半干旱气候,耐旱、耐瘠、耐寒、耐盐碱和耐风砂,但不耐渍。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对其生长不利。适宜种植在pH值5.6~8.0,盐分<0.3%的石灰性砂质土壤上。

紫花苜蓿第一年生长很慢,怕强光照,易受杂草抑制,第二年后生长加快,二三年是盛长期,栽培六年以后,鲜草产量逐渐降低。其种植方式有单作、间作或与其它牧草或绿肥混播。

栽培要点如下:①播种。紫花苜蓿种子硬籽率高,播种前要进行擦种或50~60℃的温水浸种。中国西北地区春播适宜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夏播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东北地区播期为4月上旬到7月中旬。淮河流域以9月上旬为宜。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播种量因播种方法而异。撒播用种量15~875千克/公顷,条播11.25~15.0千克/公顷,点播3.75千克/公顷。混播的播种量除按豆科和禾本科作物单播量的各1/2外,应再各自增加10%~25%的附加量。播种后立即镇压。②施肥。苜蓿单位面积产量高,刈割次数多,带走的氮、磷、钾较多,为了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施好底肥和返青肥。每次刈割后应适当施肥,重点施用磷肥,每公顷施用过磷酸钙约15~20千克。在土壤钾素供应不足的地方应补施钾肥。③灌溉。紫花苜蓿需水量大,在干旱地区灌溉可以提高鲜草产量3~4倍。牧草质量亦有很大提高。内陆干旱地区,冬前灌一次防冻水,蓄墒防冻。每次刈割后立即灌水,可促进营养体迅速生长。④刈割。生长第二年起开始刈割,每年割草2~4次。初花期刈割产量和茎叶质量最好。最后一次刈割期必须保证冬前可生长10厘米高度为宜,正确留茬的高度应在根颈的冠部以上。一般可刈割6~7年。⑤留种。紫花苜蓿不宜两年连续收获种子,以盛产年留种为宜。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及放养蜜蜂可提高授粉率。当种荚70%~80%变褐黑色时及时收获。

利用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能吸收和富集土壤深层养分。根瘤固氮效率高,对增加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根系在土层内纵横穿插,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增强土层蓄水保墒能力。二年生苜蓿返青后覆盖度高,可拦阻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紫花苜蓿直接作肥料,每公顷施用量7500~11250千克。用作饲料,是青贮饲料中最有价值的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