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孙羲(1914~1994)

中国农业化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化学的开拓者之一。191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后在浙江大学代办高级农校任教。1937年8月转入浙江农业改进所任技术员,因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辗转到成都。1938~1942年先后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及中国北碚土壤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2~1946年任成都川康农工学院副教授兼金陵大学副教授。

中国农业化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化学的开拓者之一。191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后在浙江大学代办高级农校任教。1937年8月转入浙江农业改进所任技术员,因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辗转到成都。1938~1942年先后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及中国北碚土壤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2~1946年任成都川康农工学院副教授兼金陵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回杭州,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代农业化学系主任。1949年后,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其间曾任土壤农业化学系主任四年。1952年~1953年兼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1957年被教育部聘为农业化学教材编审组组长;1980年加入国际土壤学会;曾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兼第一、第二届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并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出版社特约编审顾问,土壤学报编委,浙江农业大学学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职。1985年被列为世界农业名人录(Who's Who in World Agriculture)。1993年被美国传记学会(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列入世界500名名人录(Five Hundred Leaders of Influence)中,并授给他25年成就奖(Twenty Five Years Achievement Awart)。

孙羲

孙羲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土壤学、植物生理生化、农业化学、植物营养原理、植物营养化学、高等植物营养学等课程。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农业化学教材。主编和编写的教材和专著有10部。1962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化学高级人才,还为巴基斯坦等国培养了博士生。

孙羲从40年代,就开始对水稻、棉花等作物的氮、钾矿质营养进行研究。在中国率先将植物生理生化理论运用于植物营养,提出了作物缺素、根系活力与产量关系的酶学诊断方法与指标。70年代末转向研究有机肥的营养作用与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论述了有机营养理论和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机无机肥配合的施肥体系,充实了矿质营养理论。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通过对大麦、小麦不同品种在红壤上耐铝毒的差异,棉花和小麦耐盐特性以及不同水稻品种耐低钾能力差异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改变植物营养遗传特性,选育能适应在红壤和盐渍土生长的品种以及解决钾资源不足的设想。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