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彭家元(1897~1966)

1938年任四川省稻麦改进所技正兼农林化学系主任、农事试验总场场长。1939年在四川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农艺系主任,次年被聘为农学院院长。1952年继续任该院教授兼土壤耕作教研组主任。1956年四川农学院在雅安建院后任该院土壤农化教研组主任。曾任中国土壤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

中国土壤肥料学家。1897年7月16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姚渡乡。1912年考入成都高等农业学堂预科学习,191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9年获四川公费留美名额,1920~1924年,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伊里诺大学、衣阿华大学及俄勒冈大学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专攻土壤、肥料、微生物专业,获农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1926年应聘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农林化学系主任。1938年任四川省稻麦改进所技正兼农林化学系主任、农事试验总场场长。1939年在四川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农艺系主任,次年被聘为农学院院长。1952年继续任该院教授兼土壤耕作教研组主任。1956年四川农学院在雅安建院后任该院土壤农化教研组主任。曾任中国土壤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四川省土壤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

彭家元

彭家元一生执教,曾主持编写过中国最早的土壤学和肥料学教材,造就了一批土壤农化专家。同时,也发表过许多研究论文。1929年,与邓植仪共同创办广东土壤调查所,任该所技正,在广东20多个县进行土壤调查,出版调查报告十余册。1934年与邓植仪、陈方济等创办并主编《土壤肥料学报》,发表了20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其中“广东土壤中氮素固氮菌(Azotobacter)之分离及研究”是中国最早研究固氮微生物的论文。1937年与陈禹平共同培养出高温纤维分解菌,定名为“元平菌”,发表“元平式速成堆肥”一文,为当时农村农业推广技术之一。1940年8月,在成都参与“水土保持”一词的创定。此后该词作为专业术语在中国使用。同年在内江县城西圣水寺建立隶属农事试验总场的内江土壤研究室,着重探索四川盆地紫色土的水土流失规律,提出优化的水土保持方法,与刘士林等发表了“八年来四川土壤冲刷防止试验结果”,对四川水土保持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