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上层鱼类

一生中大部时间栖息于海洋或内陆水域的中层或上层的鱼类。是一种依生态学类型划分鱼类的方法之一。通常用围网、流网、延绳钓、曳绳钓或中层拖网等渔具捕捞。中上层鱼类的活动空间偏向水的中上层和具有较强的游泳能力,鱼体外形多呈圆锥形或流线形,尾部肌肉发达,尾柄或具侧褶。口多数为前位或上位,口缘常不具须。眼较发达或具脂眼睑。背、臀鳍后方或具小鳍,胸鳍多呈镰形,尾鳍呈深叉形或新月形。

一生中大部时间栖息于海洋或内陆水域的中层或上层的鱼类。是一种依生态学类型划分鱼类的方法之一。通常用围网、流网、延绳钓、曳绳钓或中层拖网等渔具捕捞。

中上层鱼类的活动空间偏向水的中上层和具有较强的游泳能力,鱼体外形多呈圆锥形或流线形,尾部肌肉发达,尾柄或具侧褶。口多数为前位或上位,口缘常不具须。眼较发达或具脂眼睑。背、臀鳍后方或具小鳍,胸鳍多呈镰形,尾鳍呈深叉形或新月形。鳞多数为薄而小的圆鳞,甚或裸露。不具毒棘或骨板等强的防御性器官。不少典型中上层硬骨鱼类的鳔也退化消失,如大多数鲭科鱼类,体色背部往往为深蓝色或具黑色斑条,腹面为银白色。

由于它们常分布于较深外海的中上水层或洋区的表层,常作较长距离的快速洄游,具有广布性,故这类鱼的种类组成常较单纯。其食饵往往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物链层次较低,个体较小(肉食性的金枪鱼类除外),而种群的资源量较大,特别是一些能同时直接摄食浮游植物的鱼,如秘鲁鳗、远东拟沙丁鱼等,具有非常大的资源量,因而只要能降低一个食物链级,其资源量即可能增大8~9倍。

中上层鱼类多数在水的中上层产卵,卵多为浮性或半浮性,仅鲱类等产沉粘性卵。

中上层鱼类的生长常较快,性成熟也较早,寿命通常也较短(金枪鱼类及鲱例外),故它们常具有很高的自然死亡率,且年际间的资源量也较易波动。同时该类鱼也具有较强的抗捕能力,不像底层鱼类那样很易引起捕捞过度。因此其资源既有易于管理的一面,也有洄游分布范围广,涉及的国家多,资源难于合理分配的一面。

海洋中的中上层鱼类虽然种数远少于底层鱼类,但其总的捕捞量则要超过底层鱼类。就目前世界所产的重要海洋鱼类而论,鲱类、沙丁鱼类、鳀类、鲑类、竹笑鱼类、鲭类、金枪鱼类等,多数均属于中上层鱼类。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期鲱类的年总捕捞量约有300万~400万吨,沙丁鱼类约有1000万~1200万吨,鳀类约有400万~600万吨,鲑类约有400余万吨,竹笑鱼类约有400万~500万吨,鲭类约有200万~300万吨,金枪鱼类约有200余万吨,7类合计即约有3000万~3500万吨。

上升流海区往往是中上层鱼类的高产区。据调查,由于地形、风和海流的关系,大洋的东岸上升流常较发达,如秘鲁、智利沿海,加利福尼亚沿海,南非沿岸,西北非外海,都是著名的上升流海区,其总面积虽只有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一(仅36万平方千米),但其海鱼产量约占海鱼总产量的1/2。然而,上升流海区也并不只出现于大洋的东岸,如赤道海区、东非沿海、阿拉伯海、邻近中国的南海、日本东南岸、澳大利亚的西北外海等,也都有比较发达的上升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