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华乌塘鳢养殖

水泥池,以生态系方式培育苗种,必要时添加卤虫无节幼体,补充基础饵料。养殖1985年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养殖用鱼塭面积0.37公顷,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水深70厘米,以鱼、虾碎肉为饵。广东省东莞、深圳一带个体渔民用小型池或鱼塭养殖的中华乌塘鳢,每公顷产量一般为225~375千克。

根据中华乌塘鳢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中华乌塘鳢栖息于近海内湾,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和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是沿海发展鱼类养殖较理想的品种之一。

人工育苗

80年代中期中国珠江口一带已进行中华乌塘鳢的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1985年5~7月曾育出1.8~5.5厘米苗种2.3万尾。

性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将经人工催产的亲鱼以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池内以陶皿和窗纱网作成繁殖巢,产出的卵粘附其上。用于催产的雌鱼,性腺成熟度以第Ⅳ期为佳。

将贴附受精卵的窗纱网移至孵化池,第4天开始孵化。在不同盐度海水中(2.94‰~42.90‰)孵出仔鱼的成活率随盐度增高而降低。在溶氧量为4.0~8.0毫克/升的条件下,不同水温仔鱼孵出时间也不同。最适水温20.5~27.5℃时,仔鱼孵化时间,约需4~8天,在适温下孵出的仔鱼健壮,成活率高。

孵化后1天的仔鱼,全长4.62毫米,能在水中进行间歇性的游动、趋光;3~4天的仔鱼能在水中游动,大部分个体已开始摄食扁藻和轮虫;第20天开始摄食小型桡足类;26天已具成体形,尾柄上方出现圆斑,摄食小型桡足类和卤虫无节幼体;35天的稚鱼平均全长17.20毫米,在水中的游泳能力显著增强。1个半月后改喂贝肉糜。培育70~80天,最大稚鱼全长可达4.6~5.5厘米。成活率一般为11.0%~23.5%。仔鱼开始摄食后,也可用室外水泥池,以生态系方式培育苗种,必要时添加卤虫无节幼体,补充基础饵料。

养殖

1985年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养殖用鱼塭面积0.37公顷,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水深70厘米,以鱼、虾碎肉为饵。广东省东莞、深圳一带个体渔民用小型池或鱼塭养殖中华乌塘鳢,每公顷产量一般为225~3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