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华乌塘鳢

骨具小形锥状牙,排列呈半卵圆形牙丛。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6弱棘,第二背鳍基部较长。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较小。左右腹鳍相互靠近,不愈合成吸盘。尾鳍圆形。体灰褐色,尾鳍基底上方具一带有白边的眼状大黑斑。(见图) 中华乌塘鳢 近似种有非洲乌塘鳢(B.africanus),分布于非洲西岸各河口咸淡水水域,也进入淡水。个体大,最大体长达210毫米,具经济价值。

又称汶鱼、蟳虎、涂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学名Bostrichthys sinensis(Lacépède)。近内海暖水性珍贵食用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太平洋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北至日本,南至印度尼西亚。中国产于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颇宽,略平扁。口宽大,前位。前鼻孔具细长鼻管,悬垂于上唇上。上下颌约等长。两颌牙细小,尖锐,多行;犁骨具小形锥状牙,排列呈半卵圆形牙丛。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6弱棘,第二背鳍基部较长。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较小。左右腹鳍相互靠近,不愈合成吸盘。尾鳍圆形。体灰褐色,尾鳍基底上方具一带有白边的眼状大黑斑。(见图)

中华乌塘鳢

近似种有非洲乌塘鳢(B.africanus),分布于非洲西岸各河口咸淡水水域,也进入淡水。个体大,最大体长达210毫米,具经济价值。

乌塘鳢大多栖息于近内海滩涂的洞穴中,也栖息于河口或淡水中。为捕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虾、蟹、蟳类。捕食蟳类时,用尾鳍向蟳招引,让蟳咬住尾鳍,突然甩尾,将蟳壳打碎,然后食之。雌鱼和雄鱼同栖于洞穴中,产卵后离去。

乌塘鳢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广东、福建沿海常见名贵食用鱼类。平均年产百余吨,有较高经济价值,近年广东已开始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