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遮目鱼养殖

根据遮目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养殖历史悠久。印度尼西亚于14世纪开始养殖。世界上遮目鱼养殖区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中国以台湾省最为发达,年产量约2万吨,精养鱼塘每公顷可产2000千克左右,高者超过3000千克。广东省、海南省鱼塭中也兼养遮目鱼。人工繁殖20世纪70年代遮目鱼人工繁殖曾成为东南亚国家重要研究课题。

根据遮目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养殖历史悠久。印度尼西亚于14世纪开始养殖。世界上遮目鱼养殖区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中国以台湾省最为发达,年产量约2万吨,精养鱼塘每公顷可产2000千克左右,高者超过3000千克。广东省、海南省鱼塭中也兼养遮目鱼

人工繁殖

20世纪70年代遮目鱼人工繁殖曾成为东南亚国家重要研究课题。1977年4月,菲律宾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首次利用野生亲鱼育苗成功。1979年7月,中国台湾省利用池养遮目鱼亲鱼育苗也取得成功。过去池养遮目鱼性腺不能发育,主要原因是对池养亲鱼投喂动物性蛋白质,导致鱼体肥胖,抑制了性腺发育。后改用植物性蛋白,以藻类为饵料,可使池养亲鱼排卵。

人工诱导产卵

从海区捕获的亲鱼,有些不经注射激素诱导能产卵受精,但大多数都要经过诱导后才能产卵。常用的药物有:①鲑脑垂体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将其配成每毫升含有15毫克鲑脑垂体和1000国际单位的HCG生理盐水溶液,分两次肌肉注射。②鲑或鲤脑垂体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维生素混合液。垂体粉剂20毫克/(千克·鱼),HCG3000国际单位/(千克·鱼),维生素混合液1~2毫升/(千克·鱼),分两次注射,均有效。

雌鱼经第一次注射激素后约5分钟,鱼体变色,经过1小时,亲鱼开始出现“喝水”(嚎水)。再过1小时,腹部更加膨胀,并由坚实变为柔软,泄殖孔进一步扩大且外突。注射后约24小时左右,便可大量排卵。为了减少操作过程中伤害鱼体,可用6毫克/升的喹那啶硫酸盐或50毫克/升的2-苯氧基乙醇对亲鱼施行麻醉。亲鱼暂养期间要经常充气和定时投饵,所用配合饵料要求含14%的蛋白质。

人工授精与育苗

一般采用干法授精。授精后可将受精卵分放于各孵化器中,并加入足量海水进行孵化。受精卵透明呈球形,无油球,卵径约1.2毫米,稍带淡黄色,卵黄呈小颗粒状。受精卵在盐度为30‰的海水中沉于水底,当盐度高于34‰则浮于表层。在盐度为30‰~34‰,水温26.4~29.9℃充气的海水中,经25~28.5小时孵出仔鱼。在水温30~32℃条件下,孵化需20~21小时。刚孵出的仔鱼,全长3.2~3.5毫米。孵化后2天,眼发黑,口形成,卵黄囊已吸收,发育较快,全长为5.1毫米。孵化后的第2~3天,转为外源性营养时期,仔鱼常大量死亡,称仔鱼“危险期”。孵化后第3~6天,开始摄食,发育转缓,全长5.2~6.2毫米。饵料有硅藻、小球藻和未成熟的褶皱臂尾轮虫(40~60微米),以及40~60微米大小的混合浮游动物。亦可投喂些豆浆和熟蛋黄液。孵化后10天,仔鱼全长5.8~9.0毫米,即可转入池塘培育。

天然鱼苗采捕

由于人工育苗尚难满足需要,养殖所需鱼苗多数仍从自然海区采捕。采捕鱼苗要掌握好鱼苗汛期、渔场及鱼苗的形态特征。海区鱼苗出现时间随地区及海况而异,一般天然苗每年出现1~2次高潮。

孵化不久的仔鱼,无游泳能力。孵化后约4周,鱼苗全长达1.3~1.5厘米时,出现集群习性,且具有趋光和喜低盐度的特点,喜群集于底层有机物堆积、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涨潮时在岸边、河口处,退潮后在红树林沼泽地带以及海港、沟汊等浅滩处活动。这些地方是采捕鱼苗的好场所。天空阴暗、雷雨过后或每月的大潮汛,是采捕鱼苗的好时机。鱼苗个体纤弱,常用的网具有八字形定置网、小抄网、推网或小型的罾网、拖网等。将捕到的鱼苗放入桶内,除去野杂鱼后放入鱼苗池培育。如需长途运输,可用帆布桶或尼龙袋充氧分装。

养殖

包括建造池塘、清池、施肥、鱼苗暂养与放养、饲养管理、收获几个步骤。

建造池塘

建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淡水调节,底质有机物质较多,含一定量粘质土的地区。养遮目鱼的池塘可分为鱼苗培育池、养成池、越冬池三种类型:①鱼苗培育池面积一般为0.07~0.13公顷。水深30~40厘米,以利于底栖藻类繁殖、生长。②养成池面积以0.67~5.33公顷为宜,长方形,水深50~10G厘米,池底平坦,并挖有30~40厘米深的沟渠,用于排水。③越冬池东西向延长,水沟形,面向南。水深2米左右。为了防寒,池的北面要设置用稻草或芦苇做成的风障。有的还建成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越冬室。

清池

冬季出鱼后,将池水排干,彻底曝晒至底泥龟裂,以杀灭敌害生物,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在鱼苗放养前1个月左右,开始整池,然后进水10~15厘米,带水清池。清池药物用生石灰、茶饼粉或鱼藤精等。

施肥

一般每公顷施用鸡粪或猪粪干500~1000千克或豆饼、花生饼等,可单施或几种混合施用,新池适当多施。施肥后注水10厘米,关闭闸门,任太阳曝晒,蒸发干涸。放养前反复施肥2~3次,使形成藻床,藻床的丰厚与遮目鱼的产量成正比。

鱼苗暂养与放养

从海区捕获的鱼苗,体长15毫米,抵抗力极弱,约经20~35天暂养至4~6厘米时,移入养成池。暂养密度7万~15万尾/公顷。除施肥繁殖底栖藻类外,可喂豆浆、面粉和熟蛋黄等,以后可用花生饼、米糠等。鱼苗放养密度因各地气候条件、鱼种规格、养殖方式、池塘条件等而各异。一般每公顷放0.9万~1.5万尾不等。其中大、中型越冬鱼种(体重50~200克)为2010~2550尾/公顷,并兼放鱼苗(3.3~5克)为1500~2100尾/公顷。如果池塘底栖藻类生长茂盛,加施肥料并投饵,放养量可增加20%左右,并可捕大留小以获得较高产量。遮目鱼可以与海水鱼、虾或淡水鱼混养。

饲养管理

要经常根据气候与水色的变化,适当追肥与投饵,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追肥可用鸡粪或其他家畜粪肥,亦可施化肥。精养池还要投喂米糠、花生饼或豆饼等人工饵料。同时要注意巡池、防止浮头;观察水色变化,经常调节水位;检修闸门、堤基;清除敌害生物等。

收获

一般养到每尾体重200~300克便可以捕获上市出售。台湾省养遮目鱼多采用轮捕轮放的方式,从5~11月中,每隔2~4周便捕获1次。为了获得高产量,在收获前半个月左右多投精饲料。捕鱼前,先用疏网在池中拖一次,使鱼受惊窜跳、排出粪便,亦称“消肚”,然后再用刺网捕获上市。在冬季采用干塘收获,或利用潮汐,使鱼逆水游入网内而捕获。

越冬

在水温15℃前要做好越冬准备,首先清理池塘,施肥培养底栖藻类。越冬鱼的放养密度因鱼体大小、池水深浅、环境条件而异。最适当的越冬放养密度以不超过1.3千克/米3为宜。天气暖和要投一些米糠或花生饼。最好每周换水1次,以潮汐水为理想,也可用地下水、工厂余热水。但要注意水质不受污染,避免温差太大。

越冬后期,天气暖和,水温回升,生物耗氧量增大,水质差,宜多换水。当池中溶氧量减少时,常有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物质。气温回升稳定时,应及时转移到养成池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