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渔业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和自然界释放的有害物质使渔业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渔业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概况中国淡水渔业环境污染比海洋严重,全国约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5万千米的重要河流中,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仅有1万千米左右,而鱼、虾基本绝迹的河流长度占3%~5%。

人类活动产生和自然界释放的有害物质使渔业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渔业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概况

中国淡水渔业环境污染比海洋严重,全国约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5万千米的重要河流中,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仅有1万千米左右,而鱼、虾基本绝迹的河流长度占3%~5%。在海洋渔业环境污染中,较典型的有山海关至大凌河口,素称“黄金海岸”的滩涂和近海,受到较明显的污染,导致该海域多种经济渔业生物濒临灭绝。其他国家渔业环境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亦存在污染问题。如挪威几乎每年都发生威胁渔业的重大油污染事故;1978年3月发生于法国布列塔尼省近岸的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Amoco Cadiz)触礁事故,使22万吨原油溢入水域,污染了沿岸长达300千米的养殖水域,使养殖的虾、蟹和牡蛎损失惨重。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1977年发生了Ixtoc-1号石油钻井井喷事故,连续溢油达9个多月,溢出原油约50万吨,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域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污染类型

按产生污染的原因可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两类。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包括渔业自身污染)、交通运输业污染等;生活污染包括垃圾倾废和生活污水等。按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①物理性污染。如热污染;②化学性污染。如无机物的重金属等和有机物的石油、农药等污染;③生物性污染。如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而引起的赤潮等。

污染物

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渔业环境,造成水体质量恶化、损害渔业生物及渔业生产的物质(包括能量)。污染物中有些原是无害或有益的物质,如氮和磷是渔业生物的营养元素,但如较长时间或以较高浓度排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时,则成为污染物(见有机物污染渔业自身污染);有些污染物属于直接毒害渔业生物的物质,如石油、重金属、农药、热废水、放射性物质等,如果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当水体中的含量超过渔业生物的耐受力,或超过渔业水质容许浓度及环境自净能力时,污染物将因其本身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对渔业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有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可以产生危害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如无机汞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对鱼类、贝类毒害更大的甲基汞;也有的污染物经过降解作用变为无害物质;当数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水环境中时,有的产生降低毒性的颉颃作用,有的产生增强毒性的协同作用。

危害

中国渔业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起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渔业资源受到危害,渔业生物体内一般都可测出化学污染物质,其含量有的已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有些水产品有油臭味,失去食用价值;水产养殖业遭受赤潮危害时,往往引起网箱中的养殖鱼类大量死亡。如在锦州湾海域由于受石油、汞、铅、锌、镉等污染,成为导致小黄鱼、带鱼等经济鱼类产量剧降的原因之一;加上锦州湾底质污染严重,使鱼虾类洄游、产卵等习性发生改变,许多鱼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水准,甚至使有的滩面几乎成为无生物区。

60及70年代,日本濑户内海、东京湾和伊势湾渔业环境曾因大量工业污水排入而遭受严重污染,以致这些海域渔获量减少,某些经济鱼虾类如鲈鱼、樱虾几乎绝迹,大量出现油臭鱼、绿色牡蛎和烂斑海带。濑户内海有i/3的海底生物贫乏,污泥散发臭味,并沉积着大量重金属铜、铅和汞等。同时赤潮频频发生,使鱼类及养殖水产品大量死亡。此外,在骏河湾、洞海湾等地亦曾受造纸、冶金、化工和制药等工业废水的污染,导致渔业生物大幅度减少,一些生物体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日本沿海渔民曾因长期食用受汞、镉和聚氯联苯严重污染的水产品而发生的公害病,为世人所震惊。